面板產業歷經連續兩年的低潮后,2013年因為少了新增產能的干擾,全球主要面板廠的營運逐步回歸正軌,并陸續走出泥沼實現贏利。2013年下半年,市場更關心的是自2014年開始,新一輪以中國為核心的產能競賽即將展開。
目前全球四大面板生產基地分別為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相較于其他三者皆仰賴外銷為消化產能的主要手段,中國大陸是唯一一個擁有龐大內需市場的面板生產基地。這樣的優勢在過去面板需求扶搖直上的年代并不值得大書特書,但隨著液晶電視、監視器以及筆記本計算機等終端應用產品邁入高增長期,對需求的掌控能力儼然凌駕于技術、資金、成本、良率之上,成為擴充產能與否最關鍵的條件所在。
電視成高世代線市場
液晶電視市場向中國轉移等契機,將轉化為中國發展8.5代線的最有力的出海口。
過去,日韓品牌是全球液晶電視市場的主宰者,隨著歐美液晶電視滲透率邁向高峰,液晶電視市場銷售重心已逐漸從歐洲、美國等國家轉向中國、印度、中南美洲等發展快速的新興市場國家。
根據TrendForce的調查,2012年全球前十大電視品牌中,中國品牌僅占有3個席位,市場占有率為15.8%;而到了2013年,進入全球前十大的中國電視品牌數增加到4個,市場占有率拉升至21.9%。其中排名最高的TCL正式挺進全球前三大品牌。
液晶電視價格競爭日益激烈,中國有充裕的勞動力、完整的零配件供應鏈、龐大的產能以及高效率的生產管理,這些優勢將逐步放大并影響海外電視市場,未來中國除了滿足內需的電視市場外,也將順勢成為全球其他地區最主要的電視生產制造基地。這些都將轉化為中國發展8.5代線的最有力的出?。
智能手機成消化產能支柱
龐大的智能手機需求,將形成一個穩定中國新面板廠投資后消化產能的重要支柱。
歷經5個年頭的更迭,智能手機正式邁入成熟期。當硬件規格的差異化越來越不明顯時,價格就成為消費者購買智能手機的主要依據。中國手機品牌除了“中、華、酷、聯”4家耳熟能詳的龍頭廠商外,還有如小米等近期嶄露頭角的廠商,這些品牌的共同點是不仿效Apple或Samsung等國際大廠的精品策略,而是以物美價廉的定位推廣智能手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