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融合從單一到多樣的繁榮
過去的十年不僅是大屏顯示應用高速發展的十年,更是大屏顯示產品技術結出豐碩成果的十年。十年之內,大屏顯示技術門類、應用方式大為發展。
在大屏顯示市場的早期,客戶和消費者可以選擇的產品門類幾乎只有兩種:一種是投影產品,以DLP背投拼接墻為主導;另一種是已經淘汰的CRT拼接墻技術的產品。CRT拼接墻產品最大的缺點是,顯示單元大型化困難,一般實現36英寸的對角線尺寸,就已經達到極限。這對于追求大畫面效果的大屏顯示市場格外不利。此外,CRT拼接墻還具有亮度提升困難的劣勢。
而DLP背投為主的拼接墻技術,雖然很容易提升亮度(如采用雙燈系統)和單元畫面尺寸,并能做到極小的拼縫距離,但是也具有產品后期維護復雜、光源部件更新成本高昂的缺點。同時,DLP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TI手中,這也使得其它企業進入該領域受到一定的限制。作為補充,背投拼接市場還有日本企業主導的LCD背投拼接產品,和05年之后發展起來的LCOS背投拼接產品。其中,后者的核心技術持有在全球范圍內比較分散,我國也具有自主的“核心芯片研發和制造”能力。
在2006年之后,隨著平板顯示技術的成熟平板拼接和平板大屏大型顯示器產品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首先成熟的是歐麗安等離子(長虹下屬企業)的PDP等離子拼接產品。該產品可以做到1毫米的接縫,綜合顯示性能媲美DLP拼接墻,同時具有平板顯示系統超薄的特點。此后,韓國企業LG也加入了等離子拼接面板供應商的行列。
08年前后,液晶拼接產品也進入了成熟期。尤其是隨著三星6.7毫米縫隙拼接產品的出現,液晶拼接墻擠進高端應用領域。目前,諸多液晶面板廠商都有相應產品問世,最小縫隙已經可達5.5毫米。
在平板拼接進步的同時,單體平板大型顯示產品也日益成熟。50英寸、60英寸、80英寸,甚至100英寸級別的大型液晶或者等離子顯示產品,為業界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大屏應用”模式。尤其是,五六十英寸的產品,可以實現非常經濟的成本控制。例如5000元以下的60英寸液晶顯示器,就廣受會議室市場、教育市場的歡迎。其在使用的便捷性、維護簡潔性方面的特點超過了原有的背投和正投顯示方案。
在平板拼接顯示技術進步的同時,背投顯示也在努力發展,高清背投,16:9格式背投,LED和激光的長壽光源背投應運而生。同時,由于像素密度問題只能應用于數據顯示,或者室外顯示的LED大屏幕,也在近年來發展出2毫米以下間距的產品,并價格持續下降。LED顯示屏最大的特點是亮度非常高,屏幕自身可做成柔性彎曲屏幕。Led大屏在點距指標上的不斷進步,使其逐漸開始成為“室內”大屏應用,尤其是舞臺、會展這類需要高亮度產品的應用的最佳備選方案。
過去十年大屏產品技術碩果不斷。這不僅表現在顯示科技的進步上,也表現在信號傳輸科技的進步上。光纖系統和高清傳輸網絡在大屏應用中的普及,提供了“更高”畫質的可能。目前高清應用、3D應用已經成普及化發展,4K應用系統也已浮出水面高。與之相伴的處理器產品的技術性能不斷提升,得益于基礎IT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高性能處理產品開發,無論是X86架構、嵌入式架構、還是純硬件架構的產品,都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硬件技術的豐富和發展,為大屏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市場選擇的多樣性,對應的是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解決方案自身的多樣性。這些共同構成了大屏應用“習慣”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