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流行起來的平板電視,等離子電視最初擁有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直到2006年,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的銷量還很接近。但去年全球等離子電視出貨量只有1300萬臺,而液晶電視則高達2億臺。在中國市場,目前僅有松下和長虹在堅守在等離子陣地。今年1月,松下宣布關閉位于上海的等離子廠,加重了等離子電視衰落態勢,大有被完全邊緣化、退出市場的趨勢。那么,等離子電視目前的市場銷售狀況如何?未來前景又將如何?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與奧維咨詢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等離子電視銷量為251.1萬臺,同比下降3.2%,銷售額為119.8億元,同比下降17%。2012年,等離子電視占全部電視銷量的份額只有5.89%,占全部電視的銷售額份額只有8%。
另據國際著名家電統計機構國際電子商情網統計,等離子電視目前在全球電視市場的占比約為5%,預計2013年等離子電視的銷售規模在1000萬臺左右,而同時期液晶電視的銷量有望超過2億臺。
國際電子商情網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在全球范圍內,到2015年,等離子電視將在市場上徹底退出。國內市場等離子電視今年將只有200萬臺左右的銷售規模,這在電視產業中占比不足6%。因此,國內等離子電視退市的速度最多晚于全球市場1-2年。
一些“技術控”們認為等離子在很多技術指標上要超出液晶電視,相比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色彩還原能力和動態畫面效果更好、可視角更大、數字化信號損耗更少。但普通消費者并不會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技術參數和產品性能。
據業內人士分析,等離子電視最大的問題還是離主流消費者太遠。一是在市場層面,銷售等離子電視的品牌只有松下、長虹等有限的幾個品牌,而且這幾個品牌本身也是同時押寶等離子和液晶,使得等離子電視缺少足夠的市場消費教育推動力。二是等離子電視產品形態集中在大尺寸和高價位,忽略了主流消費人群。三是時機把握問題,屏幕尺寸越大,等離子電視越具有優勢,但它趕上了最奪人眼球的手機和平板電腦時代,而液晶大小通吃。四是在節能方面,因為技術不斷提升,液晶電視更節能的特性被突出出來,并且在節能方面還不斷吸納新技術,在一個全球減排的時代,等離子略顯不合時宜。
毋庸置疑,等離子電視相對液晶電視在畫面層次感、畫面響應速度、同等尺寸下的價格等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雖然等離子市場顯出頹勢,但仍舊有企業看好這一市場。就像幾乎被晶體管淘汰的電子管功放,在幾乎要被人遺忘的時候,還是憑借音質柔和耐聽等特點再次流行開來。
最近,日本篠田等離子面板研發公司發布了一款產品“拼接SHPi-LA”。該產品由6塊高2米、寬1米的等離子屏拼接而成,畫面尺寸高達250英寸。篠田公司稱,盡管松下此前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的研發領域,但篠田卻依然對等離子的未來十分樂觀,等離子技術還有發展空間,松下只是因為經濟上的問題而選擇退出,篠田將繼續對等離子技術進行研究,并稱下一步將實現量產,降低價格,進軍民用等離子電視市場,并爭取在中國等地區銷售。
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表示,其他有關企業調整等離子業務對等離子產業發展確有一定的影響,但這是在日本面板企業整體收縮的大背景下進行的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與產業本身的市場需求并無關聯。長虹方面反倒認為松下調整后的市場空間將給長虹等離子帶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