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廠商和其它行業企業進行“組團”營銷,并非新鮮事物。早在網絡功能電視時期,彩電企業因為自身在“內容”等軟性資源上的不足,就和許多具有廣電網絡電視拍照的企業,結成了營銷聯盟。但是,那一時期,內容商多數處于整個產業鏈的補充位置、多數只是彩電企業的營銷“工具”,而非真正的盟友和伙伴。
伴隨著2010年以來智能電視的出現,彩電企業在功能性和內容性生態環節的弱勢越發明顯。這成為了彩電企業與內容上結成真正戰略同盟的核心原因。而2012年和2013年樂視、小米、聯想等互聯網企業對彩電市場的滲透,則成為促使彩電企業和內容上深度結盟的“催化劑”。
2013年9月愛奇藝和TCL、創維和阿里巴巴先后推出聯合概念下的產品,實現硬件、軟件和內容的統一營銷。同時,華數和阿里巴巴、創維和愛奇藝等聯盟還進入了“客廳機頂盒”、智能機頂盒產品線,以“盒子”產品為另一工具,進入客廳娛樂、彩電娛樂市場。
這種內容和硬件廠商的結合,主要反映了,硬件企業在面對互聯網巨大的內容優勢時,自建內容那個平臺的不切實際;更反映了三網融合時代,互聯網挺近客廳、占領客廳娛樂市場的發展趨勢;也反映了彩電產業互聯網化轉型、產品應用生態圈化發展的行業脈絡;同時,這種硬件和內容的結合,也是彩電企業爭奪“互聯網” 營銷和宣傳陣地的一種有效手段。
總之,彩電廠商和內容廠商的組團,建立自己的產業生態鏈是一種雙贏和一舉多得的戰略。這種景象的出現,將徹底改變傳統彩電產業的思維模式和行業規則,將在行業中引入更多的變量。從戰略角度看,2013年中央政府改革中,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等機構的整合,也是在“大網絡融合”概念下,傳統彩電產業生態解構重組趨勢的反映。
在未來,這種彩電產業與應用體系、內容體系廠商合作的趨勢還會深入發展,包括網絡運營商等更多企業會參與進來。也不排除,傳統廣電生態系中,電視臺等內容主體、廣電網絡公司等傳播企業和網絡時代的主導媒體、通信企業重組的可能。這將是一場以彩電企業和內容企業聯盟未開始,但是遠不局限于此,并最終改變彩電應用產業生態結構的“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