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新高度,已然在深圳立起。
這個高度,為深圳華星光電創造。紀錄,還會不斷刷新。因為,華星光電正一路前行,風頭正勁。
剛剛在深圳舉行的第15屆高交會上,又一艘先進制造業“巨艦”破土興建。原來,在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大幅盈利、實現產業突圍之際,華星光電二期項目正式落子深圳。244億元的投資,拉動的是逾千億元大產業鏈,成為創造深圳質量新的增長極。
華星光電站立的高度,不僅是一個有為企業的責任感,更是一座創新城市的追求。目前,深圳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布局高端重大項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底色更綠質量更優。
創造奇跡掌握行業話語權
華星光電從一開始就創造了奇跡。
2009年11月16日,華星光電項目正式簽約,2010年3月15日,華星光電項目開始打樁。這一深圳建市以來最大的單體工業投資項目,沒有經驗可借鑒,壓力巨大。
項目投資大,技術要求高,項目建設的成敗,對TCL、對深圳,以及對國內彩電產業的轉型升級,都非同尋常。中國電子產業從來沒有走過這樣的路徑,過去的辦法一般都是引進外資、吸收技術,而現在要完全靠自主創新,在一片空白處建起屬于自己的高世代液晶面板“巨艦”。
質疑和懷疑一直沒有停止。
但華星光電選擇了集成創新。TCL董事長李東生說,面對復合式競爭格局,要堅持“國際化、液晶產業鏈和自主技術創新”立體化戰略,這三條主線猶如立體幾何的X、Y、Z軸,互相關聯組成一個整體。其實,這就是一種集成。
在平板顯示產業各種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的情況下,華星光電通過產品設計、工藝創新來整合,以及新材料的應用,創新出新的產品路徑,從而獲得更廣闊的技術應用和市場空間。
華星光電因此走出自己的“獨立技術路線圖”——自主組建核心技術團隊,打破以往依靠引進外資、吸收技術的常規建設路線。
最終,華星光電獲得了成功。2011年8月8日,正值立秋,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的一個歷史性標志事件,由華星光電創造。深圳光明新區華星光電廠區,一塊32英寸液晶屏被點亮,燦爛的色彩像一枚靈動的果實。歷經17個月的艱辛,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正式投產。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由此告別“缺芯少屏”的尷尬,擺脫外資品牌的控制,在全球平板顯示產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自主創新市場向好贏得信心
質疑和懷疑,逐一遠去。華星光電點亮的,是一塊代表突破、信心和希望的中國之“屏”。
“華星光電創造了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業內奇跡。”TCL集團總裁、華星光電CEO薄連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華星光電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經營優勢,成為集團又一成長性良好業績表現顯著的業務模塊。
隨著四道光罩制程、單次成膜等先進工藝的成熟運用,華星光電良品率保持高水平,產能實現突破,玻璃基板月投片量達到13萬片。
與之而來的是國內外一線品牌客戶對產品的青睞,現有客戶已經涵蓋三星、LG、夏普等眾多國際一線廠商以及創維、海信、康佳等國內知名廠商,客戶結構日趨合理。目前,華星光電28英寸、32英寸、48英寸、55英寸全高清以及55英寸超高清產品的銷售比重快速上升,且產品質量穩定。
華星光電已成為本土最大、全球第5大的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商。前三季度,華星光電保持滿產銷,共投產玻璃基板101.14萬張,銷售液晶面板和模組產品合計1560.32萬片,實現營業收入達106.14億元,凈利潤14.15億元,其中經營性盈利10.52億元。今年全年,華星光電有望銷售液晶面板和模組產品1900萬片。
自主創新,讓華星光電跨越一個又一個高度。目前,華星光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累計申請中國和美國專利4346件。同時,旗下4.5代FPD研發試驗線相關設備建置完成,已成功點亮31英寸OxideOLEDR/G/B元件和32寸IGZOLCD產品,在GOA、Cu制程等項目上也取得較大進展。
更重要的是,華星光電提升深圳平板顯示產業總體競爭力。深圳是全國彩電制造基地,擁有TCL、創維、康佳等三大彩電生產廠商。目前,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已初步形成包括液晶顯示模組、偏光片、背光源、掩模版等在內的大部分自主鏈條,華星光電的滿產滿銷,形成完整的“閉環”,產業能力驟增。
邁向新高度引領產業升級風向
在深圳蔚藍的天空中,新的轉機正在顯現。
華星光電二期項目,正式動工興建。11月16日,深圳光明新區華星光電產業園區內,當嘉賓按下巨大光電顯示背景墻上的“能量芯片”后,背景墻徐徐向兩側展開,巨型打樁機在艷陽的照耀下轟然響起,總投資244億元的華星光電二期項目啟航。
薄連明說,華星光電二期項目月產能10萬片,其中7萬片為非晶硅半導體玻璃基板,3萬片為氧化物半導體玻璃基板(含部分AMOLED),華星光電自主研發的多項新技術將全面導入二期項目。同時,二期項目將會引入業內先進的混切技術以及進一步提升大尺寸和4k超高清產品比重,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加強。
“二期打樁時間,比原來預定日期提前了一個月,這樣能趕到春節之前,雨季來臨之前,打樁任務完成。”他說,華星光電二期項目計劃2015年5、6月份投產。二期項目與一期技術方案不太相同,主要從差異化角度著手,從而提升華星光電總體競爭力。
華星光電二期令人充滿期待。目前,華星已在現有廠區內建設了4.5代FPD試驗線,進行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發。上述項目的建成,有利于新技術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實現氧化物半導體、OLED等新技術應用,率先掌握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實現產業技術升級,搶占國際高端市場。
事實上,新項目將吸引更多上下游配套供應商在工廠周邊設廠,增強產業聚集力,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優化產業鏈供應能力。目前,華星光電吸引一批國際巨頭落戶深圳,直接拉動配套投資逾10億美元。地處光明新區的國際平板顯示園區,聚集了26家規模以上企業。華星光電、旭硝子、日東電工、萊寶高科等產業集群,形成完整的垂直產業鏈,帶動整個園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180億元的產值。
華星光電正成為深圳經濟新的增長極。市發改委、市科工貿信委有關負責人說,深圳目前正在推進“快轉”,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先進制造業,以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大集聚、大發展,華星光電為深圳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范本。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指出,華星光電專注于自主創新研發,在下一代顯現技術方面大力投入并收效顯著,有效避免了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在未來遭遇技術升級替代的潛在危險,相信華星光電在技術研發以及產能規模上,能夠實現再創新、再突破,為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