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這家自1912創立的公司,怎么都不會想到2012年,百年紀念之時,會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經營危機:虧損、重組、變賣資產和裁員,已經成為夏普2012年的最大“關鍵詞”。
深陷泥潭的夏普
東京8月3日,日本夏普(6753.T)股價周五晨大幅下挫達到30%,終場收低于28%,創下自1976年以來,該公司股價最低水平,市值縮水10億美元,僅于27.2億美元。導致這一結果的是,該公司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經營指標保持11年以來的惡化態勢:4-6月夏普虧損940億日圓。遠高于市場原預計的估虧損444億,同時年度業績指標也從獲利200億日圓,下調到了虧損1000億日圓。而此前2011年財報顯示,夏普報出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年度虧損3760億日元(約合47億美元)。
持續虧損和股價下跌,已經使得夏普的現金流情況不容樂觀。夏普8月2日稱,其主要往來銀行:瑞穗金融集團與三菱UFJ金融集團已準備給予夏普財務支援。但是,銀行借款往往只能不從短期資金不足的狀況,對于改善夏普長期的融資和經營環境益處有限。業績持續下滑已經削弱了夏普的財務狀況,該公司明年還面臨著購回價值2000億日元可轉換債券的壓力。夏普的信用違約互換(CDS)利差自2月以來一路擴大,五年期合約目前在歷史高位833.3/1000。——這一數據正在成為夏普面臨更嚴峻現金流情況的最直接標志。評級機構標準普爾7月27日稱,將日本夏普的長期信貸評級列入可能調降的觀察名單,該機構2月時已經將夏普評級調降至BBB+。
事實上,為了改善現有經營狀況夏普已經付出沉重大的努力。夏普正考慮全球裁員5000人,接近全球員工總數的10%。消息稱,人員精簡方式將包括提前退休,以及計劃中的將Sakai LCD工廠所有權售予臺灣鴻海精密造成的夏普人員減少。同時,夏普也準備出售位于東京的辦公大樓。于夏普此次裁員和賣樓,國內家電行業觀察人士羅清啟認為只是“緩兵之計”:“裁員和賣樓證明夏普已經快撐不住了。”
在夏普努力改善自身先進狀況的同時,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百年夏普一直處于日本家電產業二線地位,只是近十年來在液晶電視上的成功,讓其一躍成為全球性的一線行業巨頭。這得益于夏普三十余年對液晶技術的執著投入,因此夏普也被成為液晶之父。作為其液晶產業標志性成功的則是全球僅有的一條技術最新先進的10代線液晶面板線。
而就是在前不久,夏普這條引以為驕傲的面板線,卻變了名字。夏普大尺寸液晶顯示器業務子公司夏普顯示器產品公司(Sharp Display Products,SDP)日前已經完成了向臺灣鴻海集團轉讓股權的全部手續。臺灣鴻海精密工業(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首席執行官郭臺銘的投資公司SIO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向夏普支付了489.6億日元,夏普向其轉讓了SDP的97.92萬股股權。夏普同時還宣布,SDP的公司名稱將在2012年7月17日變更為“Sakai Display Product”。夏普表示,改名是因為與鴻海集團共同運營該公司,所以決定改名。
也許一個名字的變化對于“經營性”業務并沒有什么實質影響。但是,作為液晶之父連自己最先進、最大的液晶工廠的“冠名”都保持不住,這已經足以說明夏普“危機”的緊迫性和深刻程度。
今年6月份出任夏普總裁的隆奧田碩(Takashi Okuda)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如果我們現在不進行重組,夏普就不會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