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LED產能過剩的質疑仍在彌漫。在此背景下,重慶LED企業也未能獨善其身。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作為新興行業,短短7年時間,我市LED行業獲得迅猛發展,企業數量從零發展到近百家。由于未能掌握芯片等核心技術,伴隨企業數量增長而來的,是同質化競爭激烈,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不斷縮小。遭遇7年之癢的重慶LED產業該怎么辦?
LED發展受限LED企業云集:LED產值年增三成
LED照明產業是繼互聯網之后的新興產業,市場前景廣闊。重慶市LED照明研發和產業聯盟的高曉霞教授表示,我市LED產業真正起步始于2005年,短短幾年就發展到了現在的近百家企業。數量增加的同時,各企業開始釋放產能。
重慶LED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重慶LED產業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年產值超過20億元,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
LED企業缺核心技術競爭激烈:利潤普遍下滑
大多數LED企業的處境,并不是那么美好。
“2004年在高新區建廠時,LED產品一度供不應求,但好景持續了不到3年。”目前行業利潤已經大大降低。
小企業生產堪憂,行業巨頭的處境也并不樂觀。XX公布的2011年度財報顯示,照明電器產品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4.7%至966萬美元,其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3.9%至16.4%。
江平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同質化競爭激烈。
重慶市LED照明研發和產業聯盟的高曉霞教授也持相同看法。她認為,LED產業涉及原材料、生產、封裝等多個產業環節,由于中下游產業技術門檻低,大量企業扎堆進入,“目前重慶的LED企業,80%以上都集中在封裝、應用等中下游產業上,不僅稀釋了行業利潤,還使得同質化競爭極為嚴重”。
“LED企業處境艱難的根源,在于缺乏核心技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LED行業專家說,整個LED產業鏈,上游芯片基本上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中下游企業的芯片仍以進口為主,“由于對上游芯片的采購價格不具有話語權,導致中下游企業的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上游企業占據LED產業鏈70%的利潤,中下游加在一起也僅占30%的利潤。認為:“產業上游的芯片成本已經成為公司主要的成本支出。”
“中低端產品在市場上缺乏定價權,同質化又使得產品供過于求,為了消化產能過剩積壓的產品,各廠家打起了價格戰,行業利潤被攤薄。另一方面,價格戰又給了國外產品更大的壓價空間。”無奈地表示。
新聞縱深:是LED產能過剩還是LED產業鏈發展失衡?
不過,重慶市燈飾協會會長周榮富對產能過剩的說法另有看法:“我市LED產業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高端產品仍然供不應求。”
重慶市LED照明研發和產業聯盟的高曉霞教授說,目前我市LED產業存在的問題是,整個產業鏈上的中下游環節投資偏多,而包括芯片在內的上游生產企業過少,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之間發展不平衡。
周榮富說,由于LED企業多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雖然同質化競爭導致相互殺價,但由于包括芯片在內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LED價格仍然高企。
“高企的價格,已經成為LED推廣的主要障礙。”高曉霞說。記者調查了解到,以LED路燈為例,雖然短短幾年內價格一跌再跌,但仍在2000元以上,而室內LED照明用燈的價格也在數十元至上百元不等,遠超普通燈具。
前文提到的那位LED行業專家表示,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導致LED產品價格高企,過高的價格使得市場推廣困難,而生產規模效應出不來又直接導致在國際原材料采購中缺乏議價權。
建議:政策扶持 規范引導LED
在采訪中,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政策扶持是推動LED產業發展的關鍵。而實際上,對LED企業利好的政策已經在不斷出臺。
去年11月,我國宣布了白熾燈的退出計劃。日前,國務院決定安排363億元財政補貼,推動節能家電等產品銷售,其中安排22億元支持推廣節能燈和LED燈。
“目前,國內LED產品的終端應用,以背光和顯示為主,民用照明和公共照明存在巨大的LED市場。”前文提到的那位LED行業專家說,政策扶持將使整個LED產業受益。
重慶市LED照明研發和產業聯盟的高曉霞教授說,除了政府財政補貼,政策支持上也應該給予企業更多的便利,尤其是在公共領域的照明,LED企業更需要政府示范性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