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許久之后,LED補貼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招標補貼齊上陣,LED產業再次熱鬧。從基本面看,產能利用率持續回升,訂單能見度提升,背光應用領域加速滲透,照明價格直逼甜蜜點,均顯示積極信號。但伴隨著市場的擴大,LED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昨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LED行業專家,賽迪顧問基礎電子產業研究中心張曉康副總經理,求解LED行業。
《證券日報》:根據目前的情況,對于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場的擴大,LED行業中暴露出不少問題,例如,行業沒有明確的規范,進入門檻較低,LED行業會否在政策扶持下呈現出像光伏行業那樣一哄而上的亂象呢?
張曉康:LED目前的局面與光伏有共同點,上游原材料和關鍵設備在外,下游室內照明市場在外,但不完全一致。一方面,LED下游市場對外依存度沒有光伏那么高,內需市場占比比光伏市場高。占下游市場較大份額的LED顯示屏和LED背光源市場,國內市場的增長很快,對上游有較大支撐。另一方面,照明應用內外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正處于市場導入期,或者市場發展期,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將逐步成為拉動上游需求的主力。另一方面,中國LED產業鏈較光伏產業完整,下游應用豐富,而且新興應用拓展很快。再一方面,LED產業體量較光伏產業體量小,污染小、耗能低(除了藍寶石長晶環節)、投資門檻低,產業調整余地較大。
因此,LED長遠來講,不會像去年光伏產業那么差的局面。
《證券日報》:現在有分析師已經開始預測,今年或將成為LED行業洗牌的一年,而行業洗牌是否已經無法避免?如何使得企業在這個行業中生存下去?
張曉康:我認為,近兩年行業洗牌是肯定的。LED算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政府支持、企業有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核心技術人員的缺乏已成為產業鏈各個環節各個企業發展的瓶頸。近一兩年的行業洗牌一方面是市場的原因,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有經驗的核心技術人員,比如長晶爐、MOCVD的外延生長的環節有經驗的機臺長,相對于目前國內產業的發展遠遠不夠,而這樣的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培養時間得在3年以上,沒有建廠房,進設備那么快。近一兩年,誰能夠挖到足夠的真正有實力的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一線操作人員,是企業謀求生存,貨到下一輪高速增長期的關鍵因素之一。[來源:www.lcf-led.cn聯誠發集團]
《證券日報》:作為您之前和記者提到,目前,國內的LED照明市場,主要集中在隧道、廣場照明等方面,而這個市場規模現在大概有多大?且目前,國內LED市場不如國外應用的廣泛,這是否會造成,企業銷售重心的偏離?而隨著國內市場的拓展,企業的銷售重心會否重新回到國內?
張曉康:目前中國半導體照明產品市場規模僅有200多億,兩三年內將會翻到500-600億的規模。目前,裝飾景觀照明、路燈照明中國內需市場還是很大的,此外,汽車照明、工礦照明、特種照明和商用照明也在快速發展。只有商用和民用的室內照明由于價格的原因,國內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生產這些產品的廠商主要是在出口。
我認為,LED照明企業屬于下游應用環節,照明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這些企業的市場敏感度很高,企業銷售重心會根據市場情況快速調整,中心在哪還是會根據企業細分產品的質量水平、產品定位和內外需細分市場的變化來看,不能一概而論。
就目前來看,照明產業的規模遠遠大于LED產業規模。目前LED照明被當成LED產業的下游應用環節之一。未來,隨著LED照明產業與市場的發展,LED照明產品環節的產業規模將遠遠大于LED中上游環節的產業規模。我認為,目前對產業的看法應該逐步轉變,不應把半導體照明當成LED產業的應用環節,而應該將LED光源(芯片、封裝、模組)當成照明產業的上游環節來看。
跳出LED產業,把半導體照明產業當成照明產業來看。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照明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未來,照明光源將快速有白熾燈、節能燈向LED光源升級換代,因此LED光源(LED產業的中上游環節)將主要在內需市場,供給下游照明廠商的需求。而下游LED照明廠商的銷售間跟同時面對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