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相機品牌是值得我們記住的,那就是Contax康泰時,這個由老牌勁旅 Zeiss Ikon蔡司依康在1932年分立的公司曾經創造了歷史上諸多輝煌以及第一。20世紀末由于面臨經營上的壓力,蔡司將康泰時交由日本著名相機公司雅西卡 Yashica代為打理,Y/C卡口陣營在當時也算是轟動一時的系統,后來隨著經營問題被Kyocera京瓷公司收購,直到現在。
歷史 曾經我也是英雄
當然Y/C卡口只是在手動相機盛行的時代風光,可以說康泰時是一個在AF時代差一點被淘汰的品牌,之前的Y/C卡口單反雖然使用了素質極高的蔡司鏡頭, 但是在AF大潮下很顯然無論是專業攝影師還是玩家都會轉投其他陣營。但是就在這樣的局勢下康泰時并未氣餒,而且連續創造了很多奇跡。
而這些奇跡有什么呢?比如世界首臺后背對焦相機AX(當然這是個失敗的產品),首臺自動對焦旁軸相機G1,世界首臺快門速度高達1/4000s以及焦平 面同步速度高達1/125s的自動對焦645相機,世界首臺LCD取景的單反相機N1,世界首臺全畫幅單反相機N Digital,不得不說康泰時創造了很多的奇跡,但是哪怕創造了這樣的奇跡依舊倒下,不得不說市場競爭真的很殘忍。
當然此時此刻給大 家提起這個品牌并非只為了回憶,在前兩天曾經有內幕人士曝光京瓷公司要在相機市場復出,蔡司方面也希望能夠有所動作,這些加起來很顯然預示了我們一個信 號,那就是康泰時要復活!不過考慮到康泰時臨終前給我們留下了3條產品線(旁軸,135單反,645單反),究竟誰才是最可能被復活的呢?
康泰時G2/G1應該算是目前最獨具特點的產品,也是可交換鏡頭旁軸相機當中可以自動對焦型號的始祖,更是整個康泰時產品系列當中最受人歡迎的型號(當 然他也是最便宜的)。G2在當時是唯一可以提供高畫質和高易用性的小型可換鏡頭相機,不過看似優秀的設計更多的還是建筑在旁軸相機這種非常傳統的設計下實 現的。
康泰時G2的數字化顯然不能那么簡單,雖然我們可以走徠卡M9-P的老路,但是很顯然這種設計除了兼容老鏡頭以外沒有什么價值(更何況兼容老鏡頭廠商怎么賺錢呢),畢竟旁軸這種取景方式除了省電和不間斷以外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目前康泰時G2雖然擁有7枚素質很高的老鏡頭,但是這些鏡頭會有幾個問題,最為直接的就是沒有自動光圈機構,這對于一臺現代化的相機來說顯然是很致命 的,這種設計意味著即使數碼化我們也不能直接實現高效率主傳感器的取景以及自動對焦,必須每次手動調大調小光圈才可以,顯然并不太實在。而且老式G鏡頭不 具備手動對焦機構,顯然也不能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
所以說就算康泰時打算復活旁軸系列相機,不會走徠卡M9的老虎,肯定會采用類似富士X-Pro1的設計,也就是光學/電子雙重設計,鏡頭方面也許老鏡頭 可用,但是很顯然為了更好的性能則必須使用全新的鏡頭系統,這樣所謂的傳承也就不存在什么了。所以說雖然他雖然是最讓人期待的,但是卻是數字化難度最高 的。
用戶期望度:★★★★★
數碼化難度:★★★★★
最終的阻力:老產品不適應數字化需求需要徹底重新開發
康泰時的N系列單反應該是數字化最容易的康泰時相機了,畢竟曾經的全球第一臺全畫幅單反相機就出自康泰時N系列,雖然悲劇的飛利浦600萬像素CCD成像簡直可以用悲劇來形容,但是康泰時N系列產品如果想要繼續數碼化毫無難度。
目 前康泰時N系列擁有9枚老鏡頭,全部采用了超聲波馬達+電磁光圈設計,而且還有9只645系統的鏡頭可以轉接。這種規格指標相比目前的主流單反系統好不遜 色,甚至強過不少剛剛出頭的微單系統,所以說康泰時N系列想要復活實際上要做的很簡單,拿出來一臺全新的機身,僅此而已。
目前蔡司與索尼已經建立了相當好的合作關系,而且全畫幅感光元件的成本也降低到了3000元的水平,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康泰時有能力用現有的資源組裝出一 臺全新的全畫幅135單反,雖然可能對焦等性能不夠盡如人意,但是只要RAW畫質做得好,價格合適,蔡司鏡頭依舊具備著很強的吸引力。
用戶期望度:★★★
數碼化難度:★
最終的阻力:全畫幅數碼單反的高價格難以被用戶所接受
最后我們來說說中畫幅市場,康泰時當年的645相機也算是非常有特色的產品,不僅擁有9枚非常優秀的鏡頭,而且還具備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優秀機身性能。而且由于全電子連接的原因,使用康泰時645的朋友可以直接放到N口上使用也是非常方便的事實。
不過目前面臨數碼化大潮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單純的拿出645相機以及鏡頭并不能賺到足夠多的錢,因為絕大多數購買645相機都是為了商用,而商用市場如果不能拿出足夠成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顯然不足夠讓人滿意。
目前120數字化廠商已經嚴重兩極分化,活的好的企業全部是整合企業,舉3個很簡單的例子:哈蘇-易邁康-富士、飛思-瑪米亞-施耐德、利圖-瑪米亞, 這3家在645數碼單反相機市場占有了幾乎所有的份額,而諸如賓得這種企業由于645D沒有足夠的支持所以銷售情況很不樂觀。所以說雖然從技術角度上講康 泰時復活645產品線沒有太多難度,但是劇烈變化的市場格局意味著這款產品難以獲得足夠的利潤。
用戶期望度:★
數碼化難度:★★★
最終的阻力:沒有數字后背廠商的支持難以打下市場
說到這里,其實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康泰時既然擁有如此優秀的技術實力,而且擁有敢于嘗試的勇氣,為啥當年做不下去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 為對于市場的把握,康泰時的相機和產品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叫好不叫座,雖然從各個方面都看著不錯,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會有一些別扭。
95mm口徑的17-35/2.8只有康泰時敢做(左側) 素質的確好但是多少人會接受呢
由于當年康泰時力推相機數字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康泰時的新鏡頭在二手市場上的殘值也是非常低的,歸其根本也在于這些鏡頭沒有任何轉接價值(高數字 化意味著離開了原廠機身就無法實現參數調節),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很多Y/C口的老鏡頭被各種JS吹捧為神物,然后以極高的價格在市面上銷售(比如21 /2.8),從這里也能充分看出康泰時仍然被很多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