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愛”十年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去年11月爆出的“索尼將收購愛立信持有的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50%股份”的消息,終于變成現實。至此,風云變化的國際智能手機格局又現一攪動因素。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向記者確認,交易已經于2012年2月15日完成。“這標志著2011年10月27日由索尼與愛立信共同發布的收購計劃全部完成,索尼愛立信成為索尼的全資子公司。”
“對于索尼手機近期的動作會否真正沖擊目前蘋果、安卓系、WindowsPhONe三足鼎立的格局,我覺得應該不太可能發生。”,通信行業專家陳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日系品牌回歸中國,背后的契機可能是看到智能手機時代降臨帶來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索愛品牌正式歸于索尼旗下這一事件,暗合目前日系手機廠商重回中國市場之勢。目前,NEC、京瓷等日系手機品牌踏上重返中國市場之路。
索尼10.5億歐元布局手機業務
據悉,此番股權交易正式完成后,愛立信從此項交易中約獲得75億瑞典克朗(約合10.5億歐元)的收益,并將在2012年4月25日發布的第一季度報表中計入收益表中的“其他運營收入”。
由此,中國消費者熟知的“索尼愛立信”品牌將正式成為歷史,公司也正式更名為“索尼移動通信”,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索尼方面透露,索尼移動通信除位于我國北京的一處研發中心外,在隆德、硅谷、東京均設立了研發中心。員工人數約8000人,注冊資本為1億歐元。
據悉,雙方的合作最初可以回溯到2001年10月1日索尼愛立信公司成立之時。合資之初愛立信和索尼兩家公司都將各自前途未卜的手機業務進行整合,然而“磨合”卻難稱有效。
十年有余的磨合,索愛在智能手機時代降臨之時并未推出足夠震動市場的機型,期間蘋果、安卓系和WindowsPhone系列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
索愛去(2011)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公司勉強止住多季度虧損的勢頭,凈收入為零。而二季度凈虧損達5000萬歐元(7060萬美元),手機出貨量較一季度的810萬部減少了6.2%,相比去年同期的1100萬部銳減30.9%之多。
索愛的困境可以說是整個日系手機在中國遭遇困局的一個典型。就在數年前,功能手機風潮向智能手機剛開始轉軌之際,包括東芝、松下、三菱、京瓷、夏普等眾多日本手機廠商均失利中國。
陳志剛向記者表示,在上述企業中比較看好索尼。“畢竟索尼品牌力很大,其余品牌中NEC和松下分別是在設備端和家電領域比較具有知名度的品牌,而非手機品牌。而智能手機是典型的消費品,公眾對品牌的認知度尤為重要。另外,索尼在營銷手法上也屬于比較開放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