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工研院IEK共同調查統計,2011年臺商兩岸PCB產業的產值為5,015億元新臺幣,與2010年產值水準相當,僅稍微下滑0.11%,然若以美金為單位的統計結果為170.2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達7.34%,顯見新臺幣匯率的波動,造成廠商在匯兌上有所損失。
2011年全球經歷了充滿變數的一年,從原本的樂觀逐漸轉趨保守,尤其隨著歐債問題爆發與美國景氣復甦緩慢的影響之下,全球景氣下半年急踩煞車,使得臺灣相關零組件廠商對于下游訂單的掌握度一直處于不確定且能見度不高的狀態。
另外,受到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從2010年第四季的30.738元,一路升值到2011年第二季的28.899元,使得臺商因為新臺幣升值而造成在國際上的報價較不具價格競爭力,雖然在下半年,新臺幣匯率有所回貶,然對于全年的獲利已經造成影響。
回顧2011年第四季,由于下游客戶的拉貨動作已于第三季完成,第四季開始步入傳統澹季,使得臺商兩岸PCB產值為1,285億元新臺幣,較第三季下滑5%,不過,在市場對于高階產品(Smartphone、Tablet PC、Ultrabook)的需求增溫,因此對于高階PCB的需求優于傳統PCB,而臺灣又以生產高階產品為主,統計臺灣在臺商兩岸的產值比重從第三季的48.6%拉升至第四季的48.7%。
觀察國內PCB產業,臺灣PCB工廠以生產IC載板、傳統硬板、HDI板為主,于2011年第四季分別占33.7%、22.5%、22.3%的比重,而臺商位于大陸生產PCB以傳統硬板、HDI板、軟板為主,于2011年第四季分別占55.1%、23.3%、17.6%的比重。
TPCA與工研院IEK共同調查統計,2011年臺商兩岸PCB產業的產值為5,015億元新臺幣,與前年產值相當,僅微幅下滑0.11%,然若以美金為單位的統計結果為170.2億美元,年成長達7.34%,顯見新臺幣升值對于廠商所造成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