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今在全球家電行業中風云一時的日本家電產品,在“內憂外患”中逐漸走向低谷。日本家電企業至今已虧聲一片,夏普身陷泥潭,索尼、松下、東芝發展不暢,日立、NEC家電產品難覓芳蹤。除了日元升值、日本整體經濟低迷等原因,日本家電產品在轉型時沒有及時把握機會,過度揮霍自身優勢,生產技術停滯不前,品質能力下降是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而且,日本家電企業中的電視業務是各大企業的硬傷。
近日,日本《日經BP》網站上刊登了一篇叫;“一個日本人對日本家電陷入困境的原因剖析”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國內家電業借鑒和思考。
文中指出,日本家電廠商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內部決策錯誤,導致了日本家電集體虧損,而電視業務則是虧損的根源。
因為每個企業的發展情況不一樣,所以其虧損的程度也不同。很長一段時期里,電視業務在日本具有主導地位,牽引日本家電廠商發展的也一直是電視機,就連連接設備也偏重于電視。筆者從文章中發現,當時的日本家電企業,不論是研發終端還是生產其它家電產品,都會以電視機為中心,有益于電視機銷量的產品才能被保留下來得到發展。
夏普牽手臺灣鴻海集團不僅是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更多的是想通過與鴻海的合作逐漸走出陰霾。但由于夏普過度保守的合作計劃,讓自己和鴻海的談判遲遲沒有進展。這時,融資的壓力再次襲來,夏普抵押了包括日本總部大樓在內的大部分資產給銀行,可以說,夏普現在處于日本銀行的管控之中。
除了夏普,索尼和松下這兩家大型的家電企業也好不到哪里。松下為保持公司正常發展,自斷其等離子手臂,索尼電視業務連續虧損8年,不見好轉。除了加大外包,日本家電企業也通過大幅度的裁員來進行自保。
電視業務是日本家電企業的主要力量,就在日本家電企業過度偏重它的時候,全球市場環境開始發生全球性變化,中韓企業去粗存精,在摸索中尋求發展,及時抓住機遇,成為家電市場中的主流力量,而日本企業對此反應遲鈍,不適應市場環境,從供應鏈中失去了地位和信譽,逐漸被消費者遺忘。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家電企業雖然虧損連連,但只要其順應市場潮流,以消費者為中心研發產品,再努力一下,可能就不會一直虧損,至少會有所改善。但似乎這些企業還做得不夠,除了電視業務戰略問題外,日本家電企業在其他領域的業務也有點慘淡。憑心而論,日本家電企業不是輸給了潮流,而是敗于企業內部機制。
日本家電企業的沒落不僅是整個家電行業的損失,也間接的為其它家電企業敲響了警鐘。一個企業想要長遠的發展,不僅要緊跟潮流,注重消費者需求,完善產業鏈,還要把握好內部機制改革。曾經瀕臨破產的蘋果在其競爭對手——微軟的支援下才得以復興的。目前有傳三星也想援助夏普,不管怎樣,目前夏普還是有希望的。日本家電廠商的困境,可以說是對日本家電企業的一種嚴酷的考驗,也給其它家電企業奮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