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深化的全球彩電產業變革過程中,在遵從IT行業規律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任何彩電企業都想持續做大做強。但是,市場的趨勢卻是“市場份額集中化”。用海信的觀點則是未來十年國內彩電品牌消失三分之一,一線正營縮小為3-5家。
彩電市場的集中化擁有前車之鑒。與其市場規律類似的PC行業市場份額不斷集中,惠普、聯想這些大腕一步步控制更多的份額,并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在全球彩電市場,韓國三星和LG的市場份額已經非常之大,甚至一起兩者之力可以媲美日本軍團索尼、松下、夏普、日立、東芝五虎。國內彩電市場,昔日的一些品牌已經沒落或者消失,廈華、夏新、山水、雅佳、新科、三洋等都屬此列。同時,國內市場一線品牌,海信等個體銷量,已經可以媲美韓國或者整個日本彩電軍團的市場份額。
市場集中化是彩電業的一大趨勢。同時,面板標準化、芯片標準化,核心技術向少量部件集中導致的彩電業長期低利潤化和產品同質化也在進一步發酵。這使得企業的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的壓力都空前增加。
核心掌握在上游手里面,品牌終端的創新空間變得更小,每一次進步與對手的差距也更小,任何創新都變得可以、并容易模仿:甚至超前模仿——在蘋果彩電可能上市的消息傳出的時候,海信已經率先學習蘋果手機的鋁合金外殼,推出類似產品。
但是,即便創新變得困難,企業還是需要創新來生存和發展。這就使得企業的創新的發散性空前增加、創新產品的上市速度,創新周期變短、單位時間內行業整體性創新數量增加、微創新替代革命性創新成為市場創新的主體。與此相伴的還有創新失敗率的上升。以上這些變化,對于大型企業更為有利:大型彩電企業可以擁有廣泛的創新空間,團隊大、目標市場大、容忍失敗的能力也強。這就形成了有一股促使彩電業品牌集中化的行業性力量。
但是,目前彩電產業從國內到國外還談不到超強品牌獨霸局面的形成。也就是,在未來市場進一步集中的預期下,不同彩電企業都還擁有相似的機會。
因此,科學把握彩電產業在平板化、智能化和三網融合化的歷史背景下的IT性規律,堅持為創新、持續創新、提高創新頻率和速度已經成為企業的關鍵市場競爭力。同時,二線企業利用精準性的創新,依托核心部件產業的強大實力,甚至是代工行業的實力,也可以形成一些特色性市場、特色性品牌,并與一線巨頭一起構成改變整個彩電產業未來格局的關鍵力量。
而在這場以微創新為核心,以尊重彩電業IT規律為關鍵點,以傳統彩電企業向IT彩電企業轉型為契機的產業革命過程中,國內彩電企業先天的具有優勢。
國內彩電企業擁有巨大本土市場和后方戰略基地,本土彩電企業長期適應低利潤率下的生存之道和競爭環境,本土彩電企業在模仿性創新、遷延性創新等微創新主要模式下擁有豐富的經驗,同時本土彩電企業長期受到海外巨頭擠壓形成的快速反應能力也更適合IT化的彩電產業和快速產品創新的市場需要。
在本土面板業已經崛起、日系彩電業遭遇內憂外困多重困難的背景下,國內彩電品牌企業正在迎來一個天時地利都屬我的發展機遇。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國內部分彩電品牌進入世界前三已經不是渴望不可及的事情。民族彩電業正在經歷由大到強蛻變的最佳時期。只要本土彩電品牌把握住現在彩電行業的IT化這個根本趨勢,則“建功立業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