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年顯卡趨勢盤點之二:制造工藝定乾坤
盤點一下,這幾年的顯卡界有很多悲劇,Intel雄心勃勃的想要進軍獨顯市場,但誰也沒有想到實力超強的Intel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屢次延期的Larrabee胎死腹中,最終推出一個讓人棄之可惜,用之難受的HD Graphics 3000就草草收場。看來不是什么東西都能用錢砸出來,造GPU沒有intel想象的那么簡單。但這都只能算是小插曲,真正讓人歡喜讓人憂的還要數制造工藝!
★ 09-12年顯卡發展趨勢:制造工藝定乾坤
從出師未捷身先死的HD4770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的GTX480,40nm工藝猶如夢魘般折磨著兩大圖形巨頭。痛定思痛,NVIDIA最后只能放出40nm小白鼠——GT240/220/210來一試深淺,但這些低端顯卡顯然不能讓用戶提起精神。AMD索性以快打慢,以小搏大,性能王座我也不要了,小核心造出來先說,實在不行就雙芯上。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取得了一些成就,NVIDIA帝國的疆土被不斷蠶食。
而AMD也不是一帆風順,早早就發布的DX11顯卡HD5000可謂萬眾期待,但有價無貨的尷尬卻讓AMD樂不起來。從各大AIB反饋的消息來看,HD5850以上的高端顯卡從發布開始就擺脫不了供貨不足的噩夢,HD5000顯卡在市場上經常高掛無貨牌。
或許是臺積電40nm良率不理想所致,或許是NVIDIA用GT240/220/210這些小芯片霸占了過多40nm產能的原因,總之都是工藝惹的禍。臺積電估計也是壓力不小,后來選擇放棄了32nm,直接上28nm,不少媒體稱之為大躍進!
GPU的制造是一項極為復雜的過程,GPU制造工藝的先進與否決定了GPU的性能優劣。事實上GPU的發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制作工藝的發展史。更先進的制造工藝意味著更高的集成度,更高的性能。但是隨著工藝的越來越極限,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 當28nm高科技遭遇熱傳遞瓶頸
芯片的溫度與核心與頂蓋的接觸面積息息相關,制造工藝的提升將會縮小芯片的核心面積,這也就縮小了CPU核心與頂蓋之間的接觸面積,當小過一個臨界閥值之后,溫度控制反而更加不容易了。這種情況此前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Ivy Bridge降低TDP至77W恐怕也是這個原因,因為他的默認頻率無法再繼續提升下去,與SNB同樣的95W TDP勢必能帶來高頻,但溫度散熱成了問題。而這種尷尬在GPU制造中可能會更加凸顯——因為GPU的功耗發熱可比CPU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