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望在產業格局裂變中上位?
雖然筆者上文在反復討論彩電行業緣何以難以出現“雙寡頭競爭格局”,但是我們欣喜歡地看到目前國內彩電企業已然提升國際競爭力、全面超越外資品牌,截止最新的權威數據顯示今年1-8月本土品牌海信、長虹、TCL、康佳等市場份額之和達53.6%,掌控市場半壁江山成為市場最大的贏家。
中國彩電品牌只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個縮影,中國品牌、中國制造如何加強全球競爭力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廣泛關注的話題。近日在“杰克·韋爾奇GMC中國行” 論壇上,“全球第一CEO”杰克·韋爾奇表示:“中國制造企業有能力為蘋果這樣的公司做代工,說明中國有能力生產高質量產品。”杰克·韋爾奇充分肯定了中國生產高質量產品的能力。
韋爾奇認為,5年之內,優質的中國制造群體品牌能使“中國制造”的國際品牌形象得到轉變。中國制造作為一個整體,光有一兩個品牌是不夠的,只有讓中國制造的整體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中國的品牌才能在全球市場上獲得更大認同,目前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就是世界級品牌并不多。
韋爾奇對于中國制造乃至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思考與我國政府主管部門正在加速家電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不謀而合。2011年初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我國家用電器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行業80%以上企業制訂、實施明確的品牌戰略;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3%,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形成3-5個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優勢自主品牌。《意見》中特別提出要重點選擇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高和盈利能力強的自主品牌企業,從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及海外市場拓展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和跟蹤培育。
在這樣的綱領性政策原則指導下,筆者認為未來彩電企業應切實面對《關于加快我國家用電器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積極加強自身產業結構調整與變革,進一步增強品牌意識、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品牌經營管理水平、實施品牌的差異化培育等,從而借勢彩電行業未來格局裂變的機遇從而實現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筆者認為,從目前從行業綜合排名來看,海信、長虹、TCL等前三強企業有望最成為我國彩電行業培育的重點對象,從而打造中國彩電行業的“國家隊”實現躋身于具有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