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農村的信息化程度無外乎從兩個層面加以體現,即電腦和手機,而視頻通信則恰恰是這兩種潮流信息工具的有效延伸。目前,信息溝通不暢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障礙,如當前“賣菜難,買菜貴”怪圈的形成,信息交流的匱乏就是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新興的信息化溝通工具,視頻通信所具有的跨地域“面對面”溝通的特色,為廣大農村架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言,互聯網已經與修路同等重要。相較于城市得天獨厚的信息發達優勢,廣大的農村在信息溝通方面還比較落后,這就使得廣大的農民無法根據最新的市場供需進行合理的規劃,盲目跟風,去年的“蒜你狠”,今年的“蒜你賤”就是信息溝通不暢結出的“苦果”。
傳統的農民科技培訓中,一般采取專家下鄉的模式進行。專家通過走訪研究所附近的村莊,在田間地頭,對部分農戶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性,使得農業新技術、新應用傳播的范圍很有限,很多的農戶依然根本無法了解到新的技術,更不要說熟練使用。而對于廣大的農民來說,路途遙遠的集中培訓更是一種體力與時間的極大消耗,嚴重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培訓效率低下。
隨著視頻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遠程診斷、遠程培訓以及遠程咨詢等新興應用成功擺脫了空間限制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傳播速度,真正了滿足了廣大農民對于“農業專家在身邊“的迫切訴求。通過專家對市場的宏觀分析,對相關問題的及時解決,實現真正的農業合理規劃,避免盲目跟風造成“傷農”。同時,借助視頻通信的跨地域性,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接受最新的科技培訓,從而極大的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學習效率。
除了對農業技術的推進外,視頻通信技術的應用還會從多個方面改進農村的生活條件。如,遠程醫療的穩步推進,會有效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看病難題,讓廣大的農民不必在砸鍋賣鐵千里求醫;而遠程教育的不斷完善,則會使農村落后的科技文化從根源上得到改變,為科技興農奠定基礎。專家分析認為,視頻通信將成為農村現代化變革的重要力量。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三農問題是一直以來國家關注的重點。從歷史的發展不難看出,廣大的農村之所以經濟落后,并不是由于單純的資源短缺,而是信息溝通的匱乏。在信息社會,尤其是網絡經濟時代,信息化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因此,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而作為當代信息化的代表,視頻通信應用則是必不可少。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因此,相較于城市,農村市場的潛力更大。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視頻通信在城市應用的日漸普及,市場會迅速趨于飽和,廣闊的農村市場將會成為視頻通信領域的生力軍,尤其是對于迅速崛起的移動視頻通信。
當前,手機已經成為全民通用的通信工具,而移動視頻通信則恰好以這一全民性的工具為終端,從而使得視頻通信技術在農村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移動視頻通信技術,專家可以跟隨農民的腳步進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現場”解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農民對技術指導快捷方便的訴求,使得移動視頻通信有了堅實的群眾實用基礎。
據相關機構研究發現,過去幾年間,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旨在為農村提供電話服務、總投資500億元的“村通工程”,其實施拉動了直接和間接投資7000多億元,對我國GDP貢獻率達0.19%;累計新增就業崗位23萬個,累計帶動消費超過5000億元。社會的變革使得農村信息化的投入已經不再是最初的“賠本買賣”,而巨大的經濟效益將進一步刺激各方勢力對農村信息化的投入,這無疑為高速發展的視頻通信應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結語:
信息技術之于農村,帶來的不僅是量變,更是帶動其質的飛躍。視頻通信,作為新興的通信工具,通過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遠程診斷、遠程培訓等多個方面的應用,將滲入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農村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