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寶利通收購了DST;2007年8月,IBM并購網絡視頻會議商WebDialogs;2009年11月,羅技公司宣布以4.05億美元現金收購私人控股公司LifeSize,思科花費34億美元收購騰博; 2010年5月,Google收購視頻會議公司VoIP······。這股以國外知名廠商為主力的并購風潮成為了近近幾年來視頻會議市場的焦點。
經過了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如今,視頻會議已經成為多個領域的重要溝通工具。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擴展空間吸引了眾多知名廠商的目光,各方勢力為了搶灘視頻會議市場積極行動,這也正是并購風潮盛行的根本原因。
對于眾多想要涉足視頻會議領域的IT廠商,并購傳統的視頻會議廠商無疑是最為快捷的途徑。并購可以使IT廠商迅速融入視頻會議行業,并且與自身的行業優勢相結合,從而使得企業在新的領域快速走上正軌。而對于傳統的視頻會議廠商,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做大做強是必須的選擇。通過并購重組,視頻會議廠商不僅能夠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會為企業帶來轟動的品牌效應。
隨著并購風潮的不斷高漲,視頻會議市場的競爭也日益加劇。傳統視頻會議廠商的“保家衛國”與新晉IT廠商的“開疆辟土”相互博弈,激烈異常。同時,3G牌照的發放以及三網融合方案的大力推行使得運營商開始由“幕后”走向“臺前”,為本就火爆的視頻會議市場再添一把火。
就目前的國內市場布局而言,經過“非典”與金融危機的雙重洗禮,政府以及大型企業等高端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由于技術與環境的限制,個人家庭市場尚未開啟,這就使得僅存的中小企業市場成為眾多廠商的必爭之地。市場的有限性進一步提升了競爭等級。業內部分專家分析認為,視頻會議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將催生市場整體的變革,視頻會議行業將會大洗牌,而并購將會是主要手段之一。在未來,視頻會議市場將會幾家獨大的壟斷局面。
雖然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下,但是國外廠商這股聲勢浩大的并購熱潮并未影響到國內廠商。不同于國外廠商的行業聚集,國內市場依然是“百花齊放”。然而,這并不代表國內市場的風平浪靜,近年來悄然興起的“上市熱”就是有力的佐證。
作為本土視訊廠商上市的代表,繼科達、華平成功上市之后,迪威視訊也于今年一月加入了上市大軍。那么國內廠商為何熱衷上市,對于并購卻并不感冒呢?這是由并購與上市的先決條件決定的,并購“出資”而上市“集資”。
企業如果想要并購就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而且要有足夠的行業影響力來帶動整合后的資本正常運作,但這恰恰是眾多國內視頻會議廠商所欠缺的。受制于國內經濟以及網絡環境的發展,大多數國內視頻會議廠商起步較晚,在行業影響力以及資金上明顯底氣不足,并不具備強大的收購能力。而企業上市則不同,它被視為目前企業集資和提升品牌效應最為快捷有效的手段之一。為企業募集資金以提升企業的發展空間正是眾多上市企業的根本目的。通過上市,國內廠商可以迅速募得資金,增加的技術實力,提升盈利空間,加大品牌影響力,使得企業在競爭中更具主動性。
然而,在現實運作中上市雖好,卻也不是百利而無一害。上市是把雙刃劍,可以擴大品牌影響,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資本實力,同時也將自己的所有行動暴露給競爭對手,這對于企業,尤其是處于激烈競爭中的視訊企業,壓力是不容小覷的。因此,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企業上市要有明確的發展策略,如果盲目發展將會使企業的“多元惡化”。如今,視頻會議廠商的競相上市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規范當前的國內視頻會議市場,加速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得國內視頻通信市場更具國際競爭力。
結語:
在當前的國內視頻通信領域,視訊企業上市已經拉開了序幕。而今年1月,知名視頻通信廠商華為全資并購了多媒體網絡通信商盛維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以此來擴充自身的產品生產線,則使得并購開始在國內視頻通信領域顯現。“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國內視頻會議廠商的洗牌大戰將會如何進行,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