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春天已經拉開序幕,但很多日本家電企業卻還在2011年的“寒冬”中徘徊。近日,日系知名家電企業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等發布的財報顯示,2011年,日系家電企業不是大幅虧損就是盈利急降,日本媒體驚呼,“日本家電產業的冬天已經來臨”,“日本已失去世界家電市場的主導權”。
一些分析人士也擔心,在去年的日本大地震導致許多工廠歇業、歐債危機不斷發酵及日元匯率飆升等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系家電企業很難快速翻身。
日本家電虧聲一片
2011年,日系家電業巨頭齊陷巨虧泥潭。公開資料顯示,2011財年,夏普預計凈虧損38億美元,為其百年最大年度虧損;索尼預計虧損29億美元,連續第四年虧損;松下預計凈虧損將擴大到102億美元,不僅將突破松下年度虧損紀錄,也將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
同樣,東芝、日立等知名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東芝的財報顯示,受全球市場疲軟以及日元匯率上漲等因素影響,東芝2011財年第三財季虧損106億日元(約合1.35億美元)。而日立方面也表示,2011財年第三財季日立實現凈利潤342.8億日元(約合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20.9億日元驟降45%。
綜觀上述表現,加之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日系家電企業紛紛縮減在華業務,撤出中國市場,不少“悲觀”的分析人士認為,由于市場適應性越來越差,日系家電企業已陷入窮途末路。
日本家電怎么了
這些日本家電的陷落,恐怕跟韓國家電企業的強勢和國內家電的崛起有很大關系。
以三星為例,曾經被日本彩電企業雄霸天下的歐美市場,在2011年市場調查機構NPD數據顯示,去年在美國的3D電視市場份額方面,三星電子分別以62.9%(售額)和62.6%(售量)排名第一。歐洲同樣有著接近的數字。可以說在歐美每三臺彩電就有一臺三星,而3D彩電的比例更是要放大到二分之一。
而隨之拍在第二名的索尼,占有率連三星一半都不到。一直堅持的日本風格和路線,日本家電的保守讓市場份額日漸下降。
與此同時,在國內市場國產品牌近些年憑借不斷進步的產品和高性價比的路線,從90年代基本被日本家電品牌壟斷的市場中日漸搶占市場,并逐漸占領優勢。2011年國內彩電市場銷量排行,前五名國產品牌已經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而在空調領域,格力和美的更是牢牢占據國內空調市場大半壁江山。
陷落還是轉型?
索尼、東芝、日立的巨虧,乃至于傳出日立將退出彩電市場的傳聞,日系家電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策略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的經濟現狀是限制它們發展的主要原因,未來,如果繼續堅持保守的經營策略,它們將會越來越不適應中國市場。
嘗過這點教訓的,更早之前的典型恐怕就是日本手機,缺乏本土化的產品和服務,保守化的戰略在前幾年幾乎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不過,對于日本企業陷落的說法,換個角度看似乎又可以有其他解讀。
近年來,日系家電企業開始關注高精尖技術、高利潤、高附加值制造產業的發展,向服務產業轉型。相關企業從傳統低端組裝制造業中脫身,索尼彩電逐年增加產品代工比例似乎便是個佐證。
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正在逐步消失,中國市場的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也都在上漲,這些都擠壓著傳統家電產業的利潤空間。同時在家電產品的高端領域,我們也看到實際也還是處于日本家電品牌的掌控之中,而國產家電高性價比路線帶來的也是微博的利潤。
做大并不代表做強,日本企業是在沒落,還是在抽身傳統市場轉頭高精尖產品研發和產品,也值得國內家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