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2009年巴可大中國區依舊保持著較好增長態勢,2010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突飛猛進,業務增長100%,在其全球市場的比重也上升至12%,同時巴可在中國的主營業務——數字影院系統市場的占有率高達70%。
“到2012年底,中國的市場貢獻要占到全球業務的20%,”這是巴可大中國區未來兩年的目標,閻飛向記者表示,“也就是說,大中國區的業務年增長速度需達到150%”。如是僅僅依賴目前的業務結構,這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意味著巴可大中國區將考慮新的盈利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巴可選擇閻飛出任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一職即是著眼于此。此前五年,閻飛供職于TCL,因幫助TCL實現歐洲業務扭虧為盈而名聲鶴起,他所倡導的“無邊界集中管理”之核心便是優化供應鏈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可見,巴可希望通過對大中國區的優化、整合來重構巴可全球,以此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2010年1月剛剛上任巴可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的閻飛將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巴可大中國區將會有哪些調整優化措施,本刊特此進行了獨家專訪。
《3D立體世界》:據媒體報道,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巴可在全球的業務遭受很大的沖擊,巴可中國的情形如何?
閻飛:08年和09年,巴可全球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確實處于一個艱難的時刻,但中國因為受危機的影響不是很嚴重,所以巴可中國的業務還是出于比較好的態勢。2008年仍然處于良好的增長態勢、2009年大中國區的業務也按照既定計劃順利完成。
《3D立體世界》:您在巴可最艱難的時刻加盟巴可的,那么到底巴可公司哪些方面吸引了您?
閻飛:首先,和之前的工作相比,性質是類似,我指的是不論是TCL還是巴可都是電子行業,在業務上也比較接近,都是B2B,不過兩家企業的經營模式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大個比方說,之前的工作就像在不斷組織一次次大規模戰役,有轟轟烈烈的感覺,但做久了比較累,而巴可如果想提高競爭力,并不是單靠規模,更需要的是專業性,對我而言更具有挑戰性。而我本身就是技術出身的,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回歸吧。
其次,五六年前TCL正處于非常艱難的時刻,我當時加盟的時候就有一種要回報養育自己祖國的熱情,希望能幫助TCL走出困境,當然,我們做到了,挽回了20多億的損失,并連續三年實現盈利,還將企業的排名從第12名推進到了第6名。而之所以加盟巴可,除去其他因素,也有報恩的情感在里面,因為她是一家總部在比利時的企業,而我當年以一個懵懂少年出國深造的地方就是比利時。在比利時學習及留校任教的10年,使我獲益匪淺,全球化的視野、多元的文化,是我得以有今日事業的牢固基石。而當我真正有能力回報的時候,卻身在法國并為法國政府納稅。所以當巴可需要我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我報恩的好時機。
《3D立體世界》:巴可已經開始了中國本土化進程,您認為巴可在中國本土化成功的關鍵在哪里?
閻飛:巴可進入中國很早,從1985年就開展了中國的業務,2003年時,就在北京組建了電子顯示設備的研發生產基地,到目前為止已經在LED方面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產品規劃、研發、到制造和銷售。
03年到09年巴可每年的增長速度都在10%以上。巴可在中國的發展,需要評估、緊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戰略。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巴可大中國區新的目標是在2012年底將份額提升至巴可全球營業收入的20%。目前,巴可全球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長,要實現這個目標,從今年到2012年3年里,巴可大中國區要實現150%的增長速度才能跟上。因此,如果巴可大中國區單靠銷售目前的研產銷模式是難以完成這個目標的,需要進行業務拓展。
我們目前除了LED外,其他產品的生產和采購很多都是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完成的,這非常不利。事實上,中國目前的顯示產業鏈已經非常完善,80%的產品配件都能在中國找到供應商,具有很強的成本優勢。從優化供應鏈的角度而言,我們目前必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研、產、銷體系。逐漸實現LED顯示屏、數字影院,控制室顯示,投影機設備,醫療顯示,虛擬仿真等產品的本土化。
當巴可六大主要市場產品都實現本土化生產后,不僅能大幅擴大中國市場,同時低成本運作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巴可全球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從某種意識上說,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關系著巴可全球未來的命運。
《3D立體世界》:對于跨國公司一直存在著本土化的難關,您在TCL歐洲多媒體創新的“無邊界集中管理模式”,是否也適合巴可大中國區呢?
閻飛:管理是一種藝術,就像不同的戲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繹,不能機械的照搬。巴可雖然是一家跨國公司,但在本質上是一個很歐洲化的公司,管理理念也非常的歐洲化,不夠全球化。我現在的一項工作就是使巴可的管理理念更加全球化、多元化。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中國元素。
這里的中國元素包含很多,比如巴可要向中國企業學習速度優勢,當然是在不以犧牲品質的前提下。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中國的文化融入進去,在人力資源配置上做到交互,通過這種方式打破非常歐洲式的管理理念,進而促進巴可的全球化。值得欣慰的是,巴可已經這樣做了,目前巴可亞太區許多重要職位就是由中國管理人才擔任的,比如市場總監、人力資源部總監等。
《3D立體世界》:巴可今年來贏得了包括國家電網電力調度智能化改造、上海虹橋機場、上海世博會等一些列大單,可以想到當時的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巴可是憑借哪些優勢獲得青睞的呢?
閻飛:巴可在可視化解決方案在全球是頂尖的,可以說是技術最完整、服務領域最廣的公司,積累了對大量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先進的專利技術。我們面對的客戶大多是有專業技術背景的,他們對技術的要求更為苛刻,每完成一個項目,就會使我們獲得更多的積累以及更高的品牌價值。可以這么說,巴可76年的技術積累,76年技術反哺的品牌價值,是巴可最大的優勢。
《3D立體世界》:據了解,巴可中國2010在3D投影顯示領域的業務增長迅速,而巴可顯示芯片依賴于德州儀器,但德州儀器對3D市場發展的預測失誤,導致DLP芯片供不應求,從而拖累了巴可在中國業務的快速增長,同時留給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的機會,巴可將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閻飛:應該這樣理解,德州儀器DLP芯片供給不足,不僅是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對整個行業相關的設備提供商都有影響。這是普遍問題。但你說的沒錯,芯片的缺貨確實影響了業務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與德州儀器進行了深入談判,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如此,我們還深化了合作,包括產品未來的升級換代。
在數字影院系統領域,我們在中國市場已經擁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截止到2010年6月底在大中國區的設備安裝量已經突破2200臺。二代產品中的DP2K-32B是目前為止全球最亮的數字放映設備。當然巴可也很重視專業市場的中低端領域,例如今年我們就推出一款具有WUXGA(1920x1200)分辨率的三片DLP投影機,卻只有相當于單片DLP投影機的價格。未來我們還將擴大產品的多元化。
關于巴可
巴可公司Barco是一家為專業市場設計并開發可視化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技術公司。Barco活躍于全球,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都擁有自己的市場銷售、客戶服務機構和生產研發基地。Barco(紐約-泛歐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BAR)在全球 9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擁有員工約 3,400 名。Barco 2009 財年銷售總額 6.38 億歐元。Barco中國區總部位于上海,目前在全國,包括香港和臺灣,共設有6個辦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