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機套餐政策與iPhone一樣,使用同樣的代工廠商,小米手機自誕生以來,一直就有無數人在拿它與iPhone比較。“比當初iPhone上市還難買”,這款被稱為“中國蘋果”的本土智能手機,甚至被一些人們稱為是“把高端的蘋果手機與中國的社會消費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小米手機恐難撼動iPhone地位
小米出世,是否將在中國市場成為iphone的終結者?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通過對照分析蘋果iPhone致勝市場的幾個主要關鍵點,就不難得出結論。
首先,在當年諾基亞和黑莓兩分天下的時代,蘋果采用革命性的創新切入這一市場,iPhone將創新的移動電話,可觸摸寬屏iPod,以及具有桌面級電子郵件、網頁瀏覽、搜索和地圖功能的突破性因特網通信設備,這三種產品完美地融為一體,并通過APPSTORE大大擴展了各項功能支持,使消費者能更便捷的享受手機提供的更多服務,最終實現了對手機市場重新洗牌,徹底顛覆了諾基亞和黑莓的市場領導地位。
而反觀小米手機,一個全新的品牌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其卻一直在強調微創新,僅僅一再強調小米手機速度更快。在當前的手機市場,小米根本無法靠這幺一點點的微創新或者說概念差異化,建立起自己的市場地位。而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信息顯示,小米手機目前并無專利,一家硬件企業沒有自主專利將后患無窮,Android系手機目前面臨接連不斷的官司就是例子。
再者,從品牌營銷的角度,小米手機如果想要復制蘋果的饑餓營銷來致勝市場,恐也是難成大事。從實質來看,饑餓營銷的運行始終一直貫穿著“品牌”和“產品”這兩個因素,其成功運作一方面必須依靠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另一方面必須依靠具有過人之處的獨特產品。而就目前來講,小米手機缺乏做饑餓營銷所必須的基本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更談不上精神層面的品牌號召力。既然沒有強大的品牌和產品,饑餓營銷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小米手機的出路
綜上所述,一味追求成為“中國的蘋果”,小米手機很可能是自掘墳墓,那么,小米手機的出路何在?
勇者直面刀鋒,智者避其鋒芒,狹路相逢智者勝。如果小米手機能夠洗去浮華靜下心來,進行得當的戰略定位,真正挖掘出細分市場的需求,在蘋果定位高端人群的前提下,避開蘋果iPhone之鋒芒,鎖定在中國龐大的手機市場中鎖定中端智能機的目標人群,并使之得到良好的用戶體驗,不刻意事事追逐蘋果,或者反而能求得一席之地,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制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