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地位被削弱
企業層面的波動必定受制于產業,可以說,當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格局因中國TFT-LCD產業崛起而改變后,臺灣企業在面板垂直分工中占據產業上游核心地位的優勢已被削弱,奇美電子在這樣的背景中深受滌蕩。
2009年以前,日韓臺面板企業還未有在中國市場投資的意思,但是中國面板界龍頭京東方的一項大舉徹底打破了這一默守的局勢。2009年4月,京東方第6代線在合肥開工建設。這是在金融海嘯開始后惟一開工的生產線,卻“牽一發而動全身”——從此全球主要TFT-LCD企業的投資計劃紛紛啟動,中國市場被這些企業打開
2009年8月26日,京東方又確認上馬8.5代線,自此,數條高世代面板線項目紛紛涌向中國市場,三星、LG、夏普均成為高世代面板項目的主角,在這一搶灘中國市場的重要布局上,臺灣企業的步伐卻慢了不少。
臺灣企業一方面承受著日韓企業行動上的刺激,一方面無奈于臺灣當局在開放向國內投資上的保守態度。當時,奇美電子總經理王志超對國內地區LCD面板產業的加速憂慮重重,覺得臺灣“一定有公司要倒”。豈料到,王志超當時的憂慮多少體現到了奇美電子身上。
當國內華星光電8.5代線、京東方合肥6代線和北京8.5代線等面板項目紛紛破土動工繼而投產量產的時候,國內方面缺少面板供應保障的局面正逐漸扭轉,相應的,臺灣方面缺乏市場保障必定加劇。在全球面板產業鏈上,臺灣面板企業的垂直優勢有所削弱。
至于奇美電子在經歷了此番人事大震動后的命運,臺灣分析人士預計了這幾種可能性:其一,解決奇美電子財務困境最立即有效的方式,就是奇美電子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力挺。其二,奇美電子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例如引入國內面板廠的資金,參與奇美電子增資,奇美電子提供技術。其三,把虧損的大尺寸面板賣給其他人。其四,政府支持此前提出與友達合并,并提出配套措施也是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