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挑戰
當下,不僅索愛在智能手機市場面臨突圍,其實更大的挑戰來自于索尼本身。
曾經,索尼是消費電子市場的王者。有人認為,是蘋果終結了索尼的神話,如iPod徹底讓索尼的Walk Man退出市場。但在索尼曾經無比輝煌的電視領域,索尼公司已經連續七年虧損。
11月2日,索尼宣布,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出現凈虧損,目前預計當前財政年度虧損額將顯著高于10億美元,原因包括日元走強打擊了在日本以外地區的銷售,以及電視機業務仍然處境艱難。該公司公布,第二財季凈虧損270億日元,上年同期實現利潤311億日元。當季收入下降9.1%至1.575萬億日元。并且,他們預計當前財年將凈虧損900億日元(約合11.5億美元)。
其實更大范圍來看,索尼的更本質的問題在于轉身的緩慢。
“在數字技術上,我們曾經遠遠領先于蘋果。如果一早就找準了方向,那么現在市場的主導者將是索尼而不是蘋果。我們的網絡化產品的運作模式顯示我們當時仍停留在舊索尼時代—完全沉浸自我卻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在反思索尼問題時,索尼現任CEO斯金格如此說:“索尼是在沉睡中錯過了數字媒體時代的黎明。”
據斯金格表示,未來索尼的核心產品都將圍繞3D展開,包括Bravia電視、PS3游戲機、Vaio筆記本電腦、DVD播放器,甚至攝像機、數碼相機也要兼容3D技術。
但是,目前索尼正在艱難地調整。今(2011)年以來索尼也加大了電視業務的改組。10月7日,索尼將主要生產工廠設備的索尼制造系統并入索尼EMCS公司,索尼還考慮在明(2012)年4月將其位于東京北部崎玉市的辦公樓和土地賣掉,以增加改組電視業務的資本。另外索尼已經著手在未來的3D電視領域加大研發,試圖在3D電視上重塑過去的市場地位。
但改組電視業務,在電視市場索尼還沒有徹底翻身,而此刻交易總額在13億-17億美元之間的這起收購,恐怕要給索尼再背上一個大包袱。因而索愛公司的交易完成之后,東京股市索尼股價大幅下跌,瑞典股市愛立信的股價也下跌了1%。
雖然索愛的智能手機平臺可以成為索尼音樂、電影、視頻游戲等內容的承載平臺,而內容上的獨特優勢也將讓索愛擁有差異化競爭的優勢。但索尼如何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更長遠來看,索尼能否建造一個像蘋果那樣的生態系統,這些挑戰仍將是巨大的。
索尼的未來戰略其實已經清晰,但能否實現仍需時日。
在手機領域,日系手機一直是非常獨特的發展模式。過去,由于日本電信市場的制式不同于其他國家,定制手機一直是日系手機廠商發展的根本。2006年前后,日系手機在中國市場全面敗退,紛紛撤離,全面退守本土市場。事實上,一直以來,日系手機除了在日本本土借助電信市場的獨特規劃而風生水起之外,鮮能進入全球市場。
索尼能打破這個規則嗎?一位熟悉日本手機企業的知情人士則認為,索尼雖是日本企業,但相比之下,索尼的戰略更具全球化視角,尤其是索愛這個合資公司,十年之間所擁有的國際化背景,來自愛立信的通信基因會讓索尼繼續發揚這一優勢,而不只是滿足在日本本土市場的開拓。
某種程度上,索尼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未來發展,也背負著日系手機走向全球的某種使命。不過,當下來看,以索愛目前的市場份額,索尼能否在智能手機市場中突圍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