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al Communication,即統一通信,是指集成了豐富的溝通方式的通信平臺,UC所涵蓋的通信方式包括文本會話、IP電話、視頻及網真、手機短信、文件傳輸、Web網絡會議、文檔/應用程序共享、電子白板、郵件等。UC同時提供各種融合接口和功能,可以大大降低企業通信費用,增強企業內外部溝通能力,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渠道,創造新興的企業溝通文化,提高企業生產力。
統一通信概念簡析
最早提出統一通信構想的是老牌互聯網設備供應商思科,在其眼中,統一通信就是把計算機技術與傳統通信技術融合一體,讓人們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設備、任何網絡,獲得數據、圖像和聲音的自由通信。但那個時侯互聯網的發展遠沒有現在這么迅速,人們對于通信的統一大多呈觀望態度。直到2006年,微軟和北電合力進軍通信解決方案市場,IBM加大對企業內部協同、郵件、應用的全面整合,統一通信的輪廓才逐漸豐滿起來。
統一通信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廠商可以通過下面的Gartner發布的統一通信象限圖表示。從形式上歸納,統一通信包括了企業資源門戶、企業協同工具(企業社交網絡)、郵件/即時通訊、Web會議、語音呼叫中心和視頻/網真六大部分;從廠商的參與度而言,思科、微軟、IBM、Google是UC的四大核心廠商。
雖然都是“統一通信”,但各國際巨頭在布局這一市場方面各有側重。思科的強項在于硬件,其核心競爭力基于設備底層模塊化交換,這種模塊可以與不同的終端和應用軟件集成;微軟、IBM以致后來的Google都更傾向于提供軟件方面的解決方案;更有華為、Polycom等傳統設備廠商紛紛與軟件提供商結盟,共同提供統一的解決方案。
這種看起來很美的通信解決方案在國外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效,但在中國卻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首先就是各廠商,即使是四大核心廠商都無法提供完全的統一通信解決方案,用戶根本不清楚應該采用什么樣的部署計劃;其次,各廠商的解決方案都號稱可以和其他廠商互通,但實質上在架構和產品線上都是排它的;最后,本來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的統一通信在中國反而令人望而卻步,高額的部署成本和隨之而來的維護成本成為了中國諸多企業牽手統一通信的攔路虎,乃至于中國大量企業對投資統一通信難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