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大關,達到10400億元,這比當初一些機構的測算周期整整晚了一年。
2011年中國家電業增速將放緩,對于家電企業的最大挑戰則是如何避免擴張后的“高投入高庫存”尷尬,這意味著企業要建立在“快增長”和“慢增長”兩種狀態下的市場體系。
本報記者許意強/文
近日,2010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大關的消息,在行業內迅速傳開。這與此前《中國企業報》獨家報道的2010年中國彩電和空調的生產量雙雙突破1億臺大關形成呼應。目前,中國家電業在全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擔了全球七成以上的大家電生產任務,八成以上的小家電生產任務,帶動了全球近30%的消費市場。
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在接受 《中國企業報》采訪時則指出,“2006年規模是7000億、2007年規模達到8000億,那么2008年則應該是9000億,2009年就應該突破1萬億大關,實際上2008年到2009年期間一直在8000億左右徘徊,2010年才突破1萬億。這種增長并不快,是經歷了兩年積累后的報復性反彈。”
2011年的大挑戰
面對中國家電業在2010年取得的近十年來最大一次的增速,彭煜卻有些擔心,“2011年市場增長肯定放慢,這對企業的布局和發展將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在市場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整個市場的二次升級換代是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中怡康統計顯示,2010年國內家電市場零售額超過10400億元,其中黑電為1700億元以上,白電為2500億元以上,IT、通訊則達到4500億元以上,廚衛、小家電為1700億元以上。
“多年來,國內家電企業的發展受到來自市場需求的推動,很多企業甚至還取得了短時期內的規模井噴。不過,隨著整個市場增速放緩,這意味著企業必須要建立驅動市場發展的競爭體系。”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坦言,從被市場推著跑到推著市場跑,有多少企業準備好了?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在接受《中國企業報》采訪時指出,“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將是整個家電業在‘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
產業升級的新出路
去年,由中高端家電拉動消費升級,同時帶動行業超高速增長被認為是近十年來產業發展的最大引擎。
在中怡康時代總經理連四清看來,去年彩電業完成了平板對顯像管電視的升級后,一直被認為升級緩慢的白電也迎來了換代熱潮。其中變頻空調、滾筒洗衣機、三門冰箱等高附加值白電的年零售量增長率分別高達134%、38%和67%。
在美的制冷家電中國營銷副總裁王金亮看來,實現產業升級的惟一路徑,要不斷向市場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新產品,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志高集團公關部部長黃通華則認為,產業升級的手段是技術創新,推動力量正是產品,要開發出帶動新增消費的新產品。
彭煜則認為,經歷了“十一五”的積累和沉淀,家電企業在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的步伐將在“十二五”期間獲得進一步釋放,中高端的比重有望提升至50%左右。
未來發展還在城市
面對2011年的市場走勢和發展,彭煜則建議企業應該將重點放在城市,并指出這是未來企業實施產業升級的首選地。相較于近兩年備受企業青睞的農村市場,彭煜認為,隨著前幾年的提前透支和過度開發,今后幾年農村市場的增長空間和消費能力有限。
相反,城市市場目前已經迎來了家電的二次換代潮,很多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家電面臨新技術產品的沖擊,有望釋放更大的消費空間。中國家電網主編呂盛華則指出,“10年來我們與海爾、美的、TCL、長虹、康佳等近百家優秀企業攜手共進。未來,中國家電業有望在產業升級的熱浪中,在全球化的布局中迎來新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