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海信在北京發布了全球首批真正意義的智能電視--LEDXT39G3D系列。隨著海信智能電視的發布,平板電視市場又將帶來一股全新電視智能化的浪潮。在此次新品發布會上,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表示,在網絡化、數字化時代,視聽終端不再是電視的唯一屬性,習慣了電腦和手機的互聯網人群,正在試圖將上網的體驗轉移到電視上。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
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海信和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有一次交流和探討,因為海信都有一個共同關心的話題:面對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商業形態的千變萬化,中國彩電行業的未來在哪里?眾所周知,海信所處的這個行業歷來都是中國市場競爭最慘烈的領域,以往,海信還在行業內考慮產品與產品的競爭、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今天,海信發現集聚了大量資源的“平臺型”企業已經試圖從海信的隔壁穿墻而入:美國硅谷宣布要重新發明電視,Google TV雖然上市需待時日,但已正式發布,蘋果、英特爾等IT企業也在醞釀最新的智能電視,新技術、新市場、新對手促使海信這些行業內的企業不得不更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在這個行業,多年以來,“趨勢”一直是海信最關心的問題。海信在顯示技術方面經歷了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CRT到平板,從CCFL背光源液晶電視到LED背光源液晶電視,再到3D產品,今后還將發展OLED和激光電視等等。摩爾定律在這個產業得以充分印證,新技術引入和應用的速度不斷加快,比如說不同技術的產品達到5千萬用戶的年數,無線電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互聯網用了5年。如此發展速度,使得海信必須跟上每一步,否則將被迅速淘汰。海信90年代末就開始儲備平板顯示關鍵技術,海信牽頭起草的LED背光國際標準是從技術文獻階段就開始了相關研究,這才為海信爭取了與市場賽跑的寶貴時間。
但僅僅這些遠遠不夠!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人們有了新的要求:對電視不單純關注顯示技術,也不再是唯一的視頻選項;不再是轉換頻道,而是轉換媒體;不再是一家人看一臺電視,而是數臺符合個性化、社交化要求的可以互聯互通的多媒體終端;習慣了電腦和手機的互聯網人群,正在試圖將上網的體驗轉移到電視上來;電視不僅提供搜索功能,還要根據喜好度提供推薦服務。DisplaySearch的預測數據顯示,北美市場2014年互聯網電視滲透率將達到69%,西歐市場達到85%,日本將是100%,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電視將達到1.15億臺。電視全面“觸網”已是大勢所趨,多網融合的接口會成為電視機的標配。與此相對應的增值服務、平臺運營將成為產業轉型的焦點。
事實上,隨著產業的跨界和融合,海信已經很難預測下一個對手到底是誰,但這種趨勢也為海信打開了另一扇窗戶:海信對創新產業的盈利模式有了新參考,海信對拓展原有的產業價值鏈有了新思路。這也正是今天海信在此推出海信智能電視的更深層的意義。因此,海信今天的發布會已經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新品的發布會,因為,其中融入了海信整合資源、實現多媒體產業轉型的內涵。海信也希望通過積極的行動表達這樣的觀點:中國彩電從傳統的電視向智能化終端的演變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