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照國務院有關會議三網融合和基礎業務雙向進入的決策精神,工信部出臺了相關的實施細則。其中,在地下市場暗戰已久的網絡電視IPTV業務和網絡電話IP電話業務首次得到官方首肯,網絡電視普及之箭已經搭上弓弦。
工信部等有關部門表示,電信企業可以制作時政新聞之外的視聽節目,可以運營除電視臺之外的視聽服務平臺,可以通過電信和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傳輸和分發自制或者廣電單位制作的視聽節目內容。同時,廣電網絡企業也可以采用互聯網等方式運營IPTV和IP電話業務,籌備國家級廣電網公司的計劃也被提上日程。在三網融合雙向進入問題上,國家將首批選擇十個有條件的城市地區進行試點。
國務院和工信部的新政也得到了廣電總局方面的認可。由中央電視臺牽頭組建的國家網絡電視臺CNTV已經于09年年底上線,能夠同時為觀眾提供國內主要衛視和央視主要頻道的直播和有限點播服務,同時兼容多種其他網絡視頻業務。更為重要的是CNTV表示,其已經獲得了IPTV的運營牌照。
針對廣電系統進入網絡電視市場的情況,國家廣電總局發言人朱虹表示,廣電總局將積極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重點發展網絡廣播電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都要大力發展網絡廣播電視。”廣電總局的表示符合工信部關于三網融合,雙向進入部分地區率先試點的表態
發生在2010年初的有關三網融合的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臺,其實是業界期盼已久的事情。早年,盛大公司推行的“盒子”計劃,就因觸碰三網融合的政策底線不得不無疾而終。而09年發展起來的彩電產業的網絡電視熱潮,也因為沒有政策和內容的保障而頻現尷尬局面。
產品已先行,試點城市名單成最大猜測
據統計數據表明,截止09年國內彩電市場具有網絡功能的產品占據總體市場的份額接近4成,長虹、康佳、TCL等品牌均已大面積停產非網絡電視產品。而這些具有網絡功能的電視產品,絕大多數采用的是IPTV的技術方案,并具有功能升級接口。
因此,從技術意義上來講,國內擁有網絡電視的消費者至少已經達到400萬以上,部分一線城市市場新增彩電半數以上為網絡電視。國內彩電企業在網絡電視上的研發投入也達到了驚人的規模,網絡電視終端市場已經可以支撐起三網融合試點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以PC為終端的視音頻娛樂市場,其本質上本不存在IPTV牌照限制的問題。國內主流視頻內容供應商在網絡上提供的音視頻娛樂內容量超過了廣電電視臺所能提供的總量的1.5倍。而具有點播、互動等多種應用形式的便捷的網絡視頻,更擁有超過2億的經常性觀眾,超過5000萬的常駐性觀眾,形成了穩定的網絡視頻產業鏈。
在三網融合踏破最后一關之計,首批能夠進入試點的城市名單成為了關注的重點。據了解,三網融合雙向進入,對廣電網的考驗遠遠大于電信網絡。
電信企業通過多年在寬帶服務市場的努力經營,基本形成了高速、雙向數據網絡為核心的城市服務系統。在國內主要城市市場,電信網絡帶寬普遍達到2到8M,完全滿足經營多種業務,尤其是視音頻業務的需要。但是廣電網絡的處境則不同,由于廣電網絡初期建設只是地方性電視傳播專網,因此在實現三網融合、全業務運營上,至少需要突破全國干路網組網、數字網改造和雙向網改造的三個前提。即便是進行地區性的試點,滿足雙向高速數字網的基礎廣電網硬件條件的城市也不多。
此外,在三網融合、基礎業務雙向進入問題上,能不能實現穩定的、多模式的盈利,或者說選定的試點地區的業務需求能力也是重要的考慮方面。相對中西部地區,我國東部省份和重點城市在對多種增值電信和廣電業務的消化能力和基礎電信、廣電網絡水平上都具有優勢。選擇經濟消費能力前、信息化程度高、基礎網絡環境好的城市作為試點主體,往往具有初始投資成本更低、較小更快、收益高風險小的特點。
分析認為,此次主要試點城市,長三角作為IPTV業務的早期試點地區肯定或有多家城市入選,而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也將是熱點候選地區之一。相對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則可能很難分配到試點名額。
2010年年初將至少發出4張IPTV牌照。這是來自內部人士的一種說法。而另外一些專家的看法更為激進:雖然初期廣電系統獲得更多的IPTV牌照不成問題,但是作為IPTV的主要推動者,電信系的企業不可能空手而歸。因此,業內人士判斷2010年上半年能夠確定3到6張IPTV牌照的可能性巨大。
不僅僅是IPTV牌照發放在即,而且張數不少,同時一張牌照承載的節目量也將是天文數字。據介紹,CNTV國家網絡電視臺上線之際,國家相關部門對其可謂打開綠燈,不止一種信號表明,國家網絡電視臺將是在除了“傳統電視臺”形態媒體之外,包含任何可能的新媒體形態,其中IPTV牌照已經穩握在手。
對于消費者,僅僅是國家網絡電視臺一家即可提供最多近五十臺套,地方衛視和央視主要頻道的電視節目的直播和有限點播業務——這幾乎已經相當于國內廣電網絡數字化改造之前所能提供的全部電視節目量。因此,一旦多家網絡電視牌照放出,消費者的市場選擇空間必將異常豐富。
然而面對網絡電視的來勢洶洶,消費者亦不可盲目追趕。首先,今天市場銷售的網絡電視幾乎都不滿足國家相關政策的約束,亦不可接入國家網絡電視臺等專門內容服務商的服務。這些產品往往意味著以后必然要進行大規模軟件升級才可正常使用。
另一方面,消費者所在地區也未必能進入“三網融合”試點名單。分析認為僅僅十個左右的試點地區名額,覆蓋人口將非常有限。倘若不再試點區域內,未來網絡電視應用的變數也會較多。同時,即便消費者所在城市能夠進入三網融合試點,消費者自身的網絡接入環境狀況和升級成本也需要消費者認真考慮。
一般認為,流暢的網絡電視服務至少需要4M以上的帶寬接入。這大概需要每月200元左右的費用。如果消費者希望能欣賞高清的節目,則其接入帶寬要求還會增加數倍。因此,雖然網絡電視市場未來路線已經明朗,但是對于消費者的選購依然需要謹慎。尤其是面對網絡電視不僅軟件不斷升級,硬件也在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如果暫時不能使用這項功能,就不如選擇以后單獨配置網絡機頂盒或者mini PC作為接受終端更為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