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晚間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將繼續向價值鏈上游邁進,不斷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產業國際地位。朱宏任表示,從整體上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已基本走出金融危機陰影,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日益增多,總體回升趨勢明朗。
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還面臨著產業增速放緩、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繼續努力在電子信息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投資重點從產業鏈終端的家用視聽、計算機、通信設備等整機制造向前端的器件、元件、材料轉移。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產品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建立的研發、生產基地超過500個。華為、中興憑借多年海外經營,在全球軟交換、SDM(用戶數據管理)、NGHLR(下一代歸屬位置寄存器)等多個領域取得市場領先位置,已經進入全球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一線陣營。海爾、海信、TCL等多家整機企業在東盟、非洲等主要國家建立了完整的研產銷體系,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占據了領先的市場份額,部分企業海外自主品牌占比已超過30%。
2004年至2009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產值從24501億元增長到50202億元,年均增長15.43%;利潤從1004億元增長到1791億元,年均增長12.27%;出口額從2070億美元增長到4572億美元,年均增長17.17%,出口額占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2007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第一制造大國。2009年,我國重點電子信息產品中手機、計算機、彩電、數碼相機、激光視盤機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電子信息產品貿易額占全球15%以上。
今年前10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7%,高于工業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50589億元,增長25.9%;出口交貨值29651億元,增長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