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展覽會暨論壇上,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透露了一組數據,廣東去年LED產值是390億元,占了全國的50%;而今年上半年已經超350億元,同比增長了80%,預計今年全年廣東LED的產值將會突破800億元。
LED產值的連年翻番固然可喜,然而,產值的背后到底企業得到了多少利潤?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半導體照明專業委員會主任唐國慶表示,掌握外延片和芯片等核心技術及制造的企業,占據了整個鏈條的70%利潤,而這部分的企業又主要以外資企業為主。
面對這一問題,對于把LED作為未來主導發展產業的佛山來說,這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核心問題。不解決這一問題,產業發展再大、產業鏈再完備,終究只能在LED外圍徘徊,搶奪不了里面巨大的利潤。
當然,這并不只是佛山南海所面臨的難題,也是珠三角乃至國內眾多涌進LED的企業及各地政府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在這過程中,誰先意識并突破了這一困境,就有可能先發制人。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院長李晉閩表示,在展會里展示的產品中,同質化的東西太多,而創新性的產品太少。顯然,這是國內LED產業發展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產業機遇的所在。
每一個行業被市場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LED的發展軌跡也大致可以劃分為替代接受階段、實用新型階段和到最后的智能普及階段。目前國內還普遍處于替代接受階段,而歐美一些國家則已經到了實用新型階段。
市場的快速增長和需求必然會推動這一技術的發展。雖然目前LED芯片的核心技術基本集中在國外幾大巨頭手里,但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諸如昭信等企業已經開始突破壁壘,可以預見,在LED產品逐漸普及之時,技術壟斷必將被打破,而更多的利潤必將是在廣闊的實用型產品當中。
這對于佛山及南海來說,除了需要打響區域品牌和完善產業鏈之外,必須注重產品的創新,避免同質化的產品泛濫市場,一些有創新設計理念的公司、檢測中心、行業標準和專業人才等都要有預見性的吸引。
一個優勢是,目前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已經進駐南海羅村的廣東省新光源產業基地,如何運用好聯盟的資源,結合本地的特色優勢,也是佛山南海能否在國內LED浪潮下制勝的一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