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未來,沈總對國內DLP技術在內的拼接墻、大屏幕顯示市場的發展非常有信心。談話中,沈總對國內大屏幕產業近年來的變化進行了精辟的總結。
沈總指出,國內大屏幕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早期,大屏幕產品的主要應用僅有教學、會議、軍事指揮等少數的應用,而現在各行各業、各種場所大屏幕的應用案例隨處可見,處處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大屏幕顯示產品的應用層次也在發生變化。從最開始的少數人、有錢的部門企業,富人應用,逐漸轉變為人人可用。包括農村市場、鄉鎮一級都進入了大屏幕產業的市場視野。
對于大屏幕顯示市場的快速增長,沈總認為多種技術的成熟和快速發展功不可沒。包括DLP、液晶、等離子、LCOS、LED等,各種顯示技術加入大屏幕顯示市場。提供了差異化的技術選擇,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差異化的應用需求。這種各種技術百花齊放的局面依然在快速發展,各種技術進步非常迅速。
“一項技術,六個月、一年之后再看就會完全不同”。“以前買電視29寸的,以后是42寸的,現在則是100寸,技術在發展,市場也在發展。技術越先進,應用種類越多市場越大;反過來需求多樣化的市場有促進了技術的進步。”沈總認為,大屏幕產業已經進入一個技術與市場進步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階段。
在大屏幕顯示行業的持續發展之下,沈總對不同技術門類的未來發展態勢也有著獨到的見解。沈總并不回避技術體系之間的競爭關系,和各有優劣的現實問題。但是沈總表示,未來哪種技術能占優勢最終還取決于技術進步本身和市場需求的相互作用。“誰最符合客戶的需求”,誰就能最終得到更大的發展。
沈總向投影時代網記者舉例說明,目前液晶拼接墻市場非常火熱,但是液晶存在接縫太大的問題,而DLP則可以把接縫控制的很小,趨近于零。“在某些應用下,液晶的縫隙問題就可能成為致命的缺陷,但是液晶在色彩等方面擁有優勢,這也是DLP短期內無法比擬的。”沈總認為,不同技術各有優缺才形成了競爭,競爭促使不同技術相互學習、進一步完善,最終再接受市場的檢驗。
沈總表示,在三花科特看來不存在絕對優勢的技術。目前的主流技術其實都有“機會”。能夠最終成為一項成功的技術取決于市場需求和技術自身的進步。而對于三花科特面對新興技術的態度,沈總表現出非常務實的觀念。沈總支出,許多技術,例如投影機的LED光源還有諸多瓶頸要突破,而且不是投影機產業能左右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冒進不是很好的選擇。
三花科特對于新技術將保持持續的關注,積極做好基礎研發的儲備,以保證隨時有能力快速的切入。但是三花科特并不想成為“試驗田”。沈總表示,學會如何控制風險,是企業成長經歷中的重要一課,也是必須修好的一課。
對于三花科特未來的發展,沈總表示還是會立足于三花科特優秀的智力資源、研發能力,不斷開拓以DLP光機為核心的大屏幕顯示市場。沈總向我們透露,三花科特正在與廣電部門合作,研究進入數字放映機產業;同時也在與中核集團合作,探討國產產品在核能等高端應用市場的業務發展。
沈總指出,三花科特的優勢是技術,尤其是光學技術,因此三花科特的未來肯定要向“高端”要效益。例如核能行業,對產品品質要求極高。以往他們主要應用全球最貴的產品,以此保障產品品質。但是如果國內產品能達到同等品質,則成本可能只有進口產品的十分之一,市場價值巨大。“辛辛苦苦賺點錢,為什么非要買進口貨呢?”,沈總半開玩笑的表示。
在沈總眼中,拼接三花科特的未來是光明的,國內DLP拼接墻市場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的。沈總告訴我們,08年國內DLP拼接單元有兩萬多塊的銷量,未來則可能增長到三到五萬塊,至少還有一倍的成長空間。而這塊的增量市場就是三花科特做大、做強,挑戰臺灣、日系企業的基礎。最后,沈總總結表示,三花科特將在未來繼續以光學引擎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家專注上游的優秀創新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