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閔行莘莊工業區西南,有一處偌大的空曠青翠的園區。CBN記者走近后發覺,那里同時雜草叢生、石礫遍地。
這就是上廣電集團此前規劃的第8代液晶面板工廠所在地。一對在園區南面種菜的安徽父子告訴CBN記者:“這地方很大,就是沒什么人,種點菜,都不用擔心被偷。”他的兒子指著東面的上廣電NEC,有點不明就里地說,上廣電的廠子厲害,里面的車可多了。
這個“厲害”的企業卻讓自家的土地荒蕪著。這與此前它對這一高世代面板項目的鐘愛以及近來其他城市掀起的平板項目建設高潮形成了巨大反差。
當然,它有無奈在。身處重組進程中的上廣電集團,兩個月來,除了借旗下兩家上市企業透露消息外,幾乎一言不發。關于未來,它暫時也沒什么可說的。
擱淺的第8代
上廣電的高世代項目,最初始自第6代液晶面板(下稱“6代線”)工廠的規劃。它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那年,當5代線即上廣電NEC項目正式投產后,上廣電集團便有了6代線及7代線項目的雛形。
上述大片荒蕪的土地也透露出當初的雄心。這片土地總面積大約80多萬平方米,上廣電NEC只是該集團第一期建設項目,大約占據近40萬平方米,剩余土地著眼于二期、三期項目的規劃。當年,原上廣電總裁顧培柱也表示,兩三年后一定要搞“第二條生產線”,如此才能維持國內市場優勢。
這當然有遠見。事實上,上廣電集團一直頗有判斷力。比如早在2001年,其高管就到過韓國,考慮收購擁有5代線核心技術的BOE,只是受限于外匯管制而未果,而BOE最終落入京東方之手。
但上廣電并沒灰心,它試圖借6代線的規劃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只是投產后連續兩年虧損,讓它開始小心行事。這也是2006年,它與同病相憐的京東方、龍騰光電醞釀合并的產業背景,它們試圖整合資源,上馬6代線。但它們試圖“同苦”而不能“共甘”,2007年市場轉好,進入贏利局面,“三合一”計劃最終失敗,三者各奔東西。
于是上廣電再次獨立規劃起6代線來。2007年6月,莘莊工業園獲得“國家平板顯示器件產業園”稱號后,其速度加快了。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2007年11月15日,該項目進行環評公示,透露了規劃細節,地址正是上述雜草叢生的園區,東鄰上廣電NEC、上廣電富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西北接上海大陽日酸氣體公司及電氣硝子(上海)廣電有限公司。
上廣電集團顯然不滿足于此。事實上,之前它提交過6代線、7.5代線、8代線三個項目方案。2008年春天,6代線項目最終獲批。因為,這一高世代技術成熟、風險小。
然而,上廣電6代線還沒正式動工,金融危機引發的產業衰退沖擊了面板業,5代線幾乎成了集團虧損最多的業務,并拖累了廣電電子、廣電信息。由于銀行負債累累,上廣電在籌資方面幾乎手足無措,這迫使它無奈于重組自救。
不過,一個略帶苦澀的細節是,就在這一產業陷入深淵的2008年底,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公布了一個讓人驚訝的環評公示:上廣電仍努力推進其第8代面板項目。而這一項目的地址,則與6代線項目完全一樣。
但截至目前,這項多次規劃的高世代方案,仍然未能改變雜草叢生的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