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最容易網絡化的電腦、新移動產品(含Walkman業務)拿到新成立的網絡化集團后,索尼的電子業務將只剩下電視、數碼影像、家庭音視頻業務,這其中電視業務是2008年索尼虧損的“大頭”。
索尼今年1月底公布的2008財年業績調整公告中指出,電子業務領域,營業利潤(虧損)將比上一次預期時減少3400億日元。
其中大約2500億日元緣于由全球經濟放緩所帶來的商業環境惡化以及價格競爭的加劇。此外,還有約400億日元的變化是由日元升值造成、約300億日元是額外的重組成本、約200億日元的變化是因為在關聯公司中的獲益下降。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索尼當時的電子業務中電腦、DC、DV業務也出現了小規模的虧損,而且有望最早走出虧損,而電視業務才是索尼虧損的大頭。
據悉,在2005-2007財年累積巨虧20億美元,2008財年因為液晶電視價格大跌索尼電視業務的虧損可能會超過前三年的累積虧損額。
面對著2005年底推出BRAVIA液晶電視后出現的40億美元的巨虧,索尼過去三年已經兩次調整了其電視業務的管理層,2006年的井原勝美,2007年的吉岡浩,這次索尼則選擇了現任索尼集團高級副總裁和VAIO業務集團的石田佳久。
不過吉岡浩卻得到了升職,將成為索尼集團執行副總裁和新的消費產品集團的總裁,與此同時力爭成為“7大萬億日元業務”的半導體和部件業務集團也將向他匯報,以確保與索尼產品線的協調、幫助這些業務提升贏利能力。
對此索尼內部人士表示,“索尼的平板電視業務2008上半年在吉岡浩的新政策下曾經出現了盈利,2008全年的虧損則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機和日元升值導致的,這不是管理層的責任,這也不是吉岡浩的責任,這是其出任電子業務總裁的主要原因。”
不過吉岡浩的新的消費產品集團的直接管理者還包括斯金格,而石田佳久也是其潛在的競爭對手。
來自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三星電子的電視業務雖然也有虧損,但卻以244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和超過22%的占有率拉開了與其他對手的距離,索尼電視業務的銷售同期則只有146億美元。
顯然擺在索尼消費產品集團新管理層面前的壓力很大,要想追趕三星電子,除了自身在研發、營銷等方面的加大投入外,索尼還需要寄望于日元不再升值,而韓元不再貶值。
新的消費產品集團將通過提升產品創新、競爭力,以及運營速度和效率,以確保贏利并實現可持續增長,此外還將集中資源在新興市場,然而在新興市場索尼還將面對來自三星、夏普,甚至是中國企業的激烈競爭。
陳剛表示,索尼的這次改革顯然是過渡性的,隨著索尼網絡化技術的推進,目前的消費產品集團與網絡化集團有望最終合并,這樣才是索尼電子業務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