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08年以來,關于國內彩電企業應該依靠“奧運商機”擺脫平板產業目前困局的評價報道不絕于耳。在剛剛過去的五一節期間,國內彩電企業更是紛紛取得了良好的“奧運促銷戰”的開局,整體市場銷售情況增長理想。與此同時,進入08年以來等離子電視產品持續弱勢的格局也顯現出轉機。一季度國內市場等離子電視銷售數量持續增長,在更好的運動畫面性能和持續下跌的價格帶動下,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潛力。
這些事實似乎在說明,08年真的將是國內彩電企業獲得產業蛻變的最佳時期。然而,筆者認為,在大利之年,更應保有謹小慎微的戰略方式,而不能急功近利。奧運商機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提高銷量,國內彩電企業應該把“奧運”作為品牌塑造的契機,而不是猛增銷量的“屠宰場”。長遠的布局和“大視角”是國內平板廠商最有效利用奧運商機的真諦。
奧運商機不應成為猛增銷量的“屠宰場”
08年初,TCL多媒體CEO梁耀榮在評價TCL多媒體何以能夠在07年扭虧,08年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時,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TCL對每一臺產品的成本和利潤都會經過精準的計算,以便報稱整個集團盈利——TCL不會做虧本生意。梁耀榮先生的評價,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就是08年TCL穩健、高端的產品線路不會輕易打破。所有的促銷措施必須在保障企業健康的利潤的條件下進行。
在業界早就有,擔心彩電企業為了獲得較好的市場占有率,而在08年大打價格戰的擔心。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在07年被飛利浦、索尼、松下等外資企業輪番上演。07年也曾經傳出過,三星等企業產品賠錢賣,賣的越多陪的越多的消息。同時,這些國際巨頭紛紛在低價格產品上放棄采用日韓的平板面板,轉而采購具有一定價格優勢的臺灣面板,也成了印證,部分企業不惜血本打價格戰的事實。
業界很是擔心這種局面會在08年繼續上演。07年國內平板電視銷量已經達到700萬臺的級別。這一數字在08年可能出現80%到120%的增長,進而使國內平板電視的總體市場規模超過日本的近一倍多,達到每年1250萬臺到1700萬臺的銷售數量。為了在市場主要的成長期獲得穩定的市場份額,各彩電企業不惜“虧損”而打價格戰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TCL率先擺明自己的立場,不失為一項明智之舉。在業界看來,任何的價格戰無論它的起因是單方面挑起的,還是由于奧運這樣的契機而造成的“一哄而上”,都將是兩敗的結果。
價格戰的直接結果無疑是企業虧損。這期間雖然消費者看似受利,其實消費者的損失也不小。盲目的價格下降必然引起廣大彩電企業“拼命”壓縮成本:例如,液晶電視機的面板放棄日韓屏幕,而采用在人工成本占優勢,價格稍低的臺灣屏幕。——這是顯而易見的成本控制措施,除此之外,例如芯片的簡化、功能的簡化、采用其它的低成本配件等等,都是廠家盡量壓縮成本的方式。
與屏幕資源不同,其它方面的成本壓縮消費者很難發現,而且對產品最重品質的影響更大。液晶屏幕由于是高科技的精密光學、電子學、材料學制品,無論產地在哪里,保障較好的品質都沒有實際問題。臺灣屏便宜的原因基本上是由于人工和政府政策行為造成的。
與屏幕資源不同的芯片、電路設計、機殼、音箱等部件,由于是幾十年來成熟的技術和產業,在控制基本質量的基礎上,均有不同品質的產品可以選擇。這些地方如果有企業為了降低價格而選擇第一檔次的產品,則必然造成市場產品品質的整體下滑,進而對消費者利益造成侵害。
除此之外,價格戰造成的虧失,那些價格戰的勝利者必然是要在未來的市場加倍找回來的:或者說,還是需要消費者買單。同時價格戰造成的部分企業退出市場,會加劇市場壟斷,從而最終損害消費者議價能力,造成消費者的持久損失。
這種兩敗俱傷的價格戰必然不會被企業所歡迎。也不會有任何企業期望主動發起價格供給。價格戰的戰車已經啟動,它的方向就不再可以為一兩個企業所能控制。最后的結果是將大伙都帶入深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