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廣電總局要停止模擬廣播電視的播出。為了更快完成大規模轉換,廣電總局的腳步愈發的加快了節奏。
在有線數字電視國家標準、機頂盒標準尚未出臺,受眾尚未成熟,節目內容還不夠豐富的情況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臺了新的措施。用免費贈送機頂盒的方式,來推動數字電視的大面積轉換。這樣做也許顯得匆忙了些,但是總局對發展數字電視的“決心”二字已經昭然若是。
一年前,數字電視就開始在一些城市試點。青島、杭州、佛山等實行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試點的城市居民今年內將全部轉換成為數字電視用戶。然而,由于數字電視標準和盈利模式問題,數字電視的推廣速度不是很快。
這次廣電總局發文大張旗鼓推進數字電視,各地方的做法也似乎有些偷換概念。根據重慶媒體7月1日報道的重慶數字電視改革方案,每月交納30元的費用,消費者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多收到一些頻道。這些增加的頻道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頻道,只是其他城市通過有線信號能接收到的一些頻道而已。如果需要看數字電視,則還需要每個頻道另外付費。
現在國外比較成型的付費電視運營模式中,節目內容都非常具有針對性,比如說汽車頻道、釣魚頻道、高爾夫頻道。付費頻道不僅節目質量大大高于公共頻道,節目量也特別龐大。消費者每月為每個頻道支付幾美金到幾十美金不等的費用。
就中國目前的狀況來看,無論是內容提供者還是消費者都達不到這樣的標準。習慣了免費看電視的受眾還不習慣看電視要付費的做法,每月幾十元的費用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也有點吃不消。如果說,付費頻道針對的是高收入群體的話,我國現今的高收入群體還沒有培養出差異化的愛好,消費者數量和繳納的費用并不能承擔龐大的節目制作經費,更不用說消化機頂盒以及其他的運營成本了。
所以,免費贈送機頂盒的政策是推動發展的一個有力手段,但是對于整體轉換的大局面還需要很多部門的配合,還需要解決內容、運營盈利模式等問題。
推進數字電視的轉化,是廣電總局這些年核心任務之一。從模擬電視轉為數字電視是整個產業的升級,也可以與國外盡快接軌,提升國力。從這個角度看,數字電視是政府的數字電視,現在最心急的也是政府,改造與推進的成本應該由政府來買單。于是歌華開了個價:僅北京地區數字電視改造成本就是46億元,政府應該給予支持。
但將來誰是數字電視最大的受益者呢?當然是歌華這類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一旦實現了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網絡運營商的財路也就打開了。
政府投資免費送機頂盒,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給網絡運營商的。政府給予網絡運營商特殊的、惟一的經營權力,網絡運營商是不是也該分擔一部分,讓“免費”進行到底,讓百姓最大受益。
何為數字機頂盒:數字電視機頂盒(STB,Set Top Box)是擴展電視機功能的一種新型家用電器。它把衛星直播數字電視信號、地面數字電視信號、有線電視網數字信號甚至互聯網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電視機可以接收的信號,使觀眾可以在現存模擬電視機上觀看數字電視節目,進行交互式數字化娛樂、教育和商業化活動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數字電視機頂盒是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過渡期間的產品,通過數字電視機頂盒,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節目內容,而且改變了收看電視的傳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