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5月10日、11日國家廣電總局在大連召開全國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推進工作會議,確定了有線電視整體轉換的24字方針,“政府領導、廣電實施、社會參與,群眾認可,整體轉換、市場運作”。并明確“通過免費發放機頂盒的方式,使整個社區、城區、城市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數字化的轉換。”
廣電總局列出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時間表為:到2005年,直轄市、東部地區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和部分地市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化過渡。2005年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計劃達到1000萬。
根據介紹,第一撥試點城市將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城市展開。同時,相關細則也在加緊制定中。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稱“廣電總局”)為加快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提出向居民免費發放機頂盒的政策,這意味著2005年隨著1000萬數字電視用戶的出現將產生近100億元的市場大蛋糕。
根據《廣播影視科技“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結合我國國情和有線電視的實際情況,廣電總局制定了《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過渡計劃規定:到2005年,直轄市、東部地區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和部分地(市)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化過渡。“不過,今年已經過去了近一半,無論從用戶數量上還是從覆蓋地域上看,離既有目標都差之甚遠,廣電總局根據青島、佛山等有線電視數字化典型的實踐經驗,提出通過免費發放機頂盒的方式大幅提速數字電視市場。不過,該政策也不搞‘一刀切’,各地運營商可依據本地情況不同,而作出相應調整。”
實現整體轉換 政府是主要推動者
因為非市場化的體制和內容的瓶頸,大多數老百姓對數字電視至今不“感冒”。這樣,動輒以千萬、億計的數字改造前期投入就成了有線運營商們最“頭疼”的事。
“數字化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運營商多年來辛苦賺了點錢,如果全部投入進去,要考慮企業員工是否有意見。”北方地區一家中等城市運營商的老總坦白地說,“我們一年純收入2000萬元,擁有7萬個用戶,準備自己上馬數字電視項目,如果每個機頂盒的價格按500元/臺,預計總投資約4000萬~5000萬元,我們感覺數字電視還沒有形成有效的贏利模式,因此我們上數字電視項目非常慎重。”
看來,政府不“買單”,數字電視時間表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據了解,廣電總局的基本思路為:由當地有線網絡運營公司向用戶免費提供機頂盒,同時提供較多附加服務,并適當提高數字電視的基本收視維護費,以消化機頂盒成本。
每臺機頂盒均價七八百元,按照1000萬用戶目標,廣電總局的利好政策將為生產企業帶來近100億元的大蛋糕。
目前,國內比較大的機頂盒生產企業達數十家,由于之前國內機頂盒市場發展緩慢,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出口,現在受“利好”消息驅動,這些企業紛紛開始加大“內銷”比例。
同洲電子是國內最大的機頂盒生產企業,其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去年他們企業生產的機頂盒達240萬臺,但大多數“外銷”。現在國內不少城市準備免費發放機頂盒,他們也派出市場人員四處聯系業務。
和機頂盒生產企業準備大干一場相對照,各地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對“免費發放機頂盒”仍態度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