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他們指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
從普拉哈德(C.K.Pahalad)和哈默爾(Hamel.G)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可積累的而且是長期積累起來的一種內在能力。它曾經被企業的歷史所檢驗,未來也必須能夠被企業的歷史所檢驗。這種能力支持企業的內在成功因素的不斷積累和進化。它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現時的先進性和未來的可發展性。它決不是簡單的建立CRT產業鏈,它要求一種動態成長中的能力。短期的優勢,無論來自那個方面都不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普拉哈德(C.K.Pahalad)和哈默爾(Hamel.G)的表述中還指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多種技能的復合體。他不是簡單的單一的價值體,它融合了企業所有支持成功的因素。這些能力包括內在文化,品牌,技術,管理甚至其它可能被忽略的方面。核心競爭力不是某一個方面的簡單優化,做一個企業ERP,換一套管理方式本身形不成任何核心的競爭能力。 此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是企業保持所屬領域領先優勢的主要支撐點。核心競爭力具有長效性,他不會在短期內被業內同行超過或者模仿。海爾率先開發的流媒體電視技術,絕對不能支撐起海爾彩電的核心競爭力。這項技術兩三個月內就被其他廠商紛紛效仿,半年后大批同質產品紛紛上市。海爾流媒體電視的市場優勢迅速被沖散,而前期海爾作出的大量宣傳攻勢,免費的為所有廠家的同類產品所占用。核心的競爭力是難以仿制,很難代替,獨一無二的長效性競爭優勢。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客戶價值凝聚在品牌效應上。品牌代表著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認知。企業的產品品質,信譽和服務全部會以品牌的方式展示給消費者。不同的品牌用戶得到不同的消費體驗,品牌凝聚著企業產品特殊的價值。核心競爭力的內在價值體現在企業的團隊建設上,無論是技術、資源、還是經驗,作后的載體都是人。企業運作的核心最重要靠人才能完成。有怎樣的人才就會有怎樣的企業,團隊的成功就是企業的成功。一個積極,穩定,向上,具有親和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團隊是成功的保障。具有戰略眼光,能夠審時度勢,具有融合和發展潛力的開放性團隊是現代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人才、品牌、技術、營銷策略、渠道網絡、管理能力和研發能力等等最終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血肉,而它的精髓是企業的文化。品牌認同就是文化認同,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留住人才,培養人才;具有共同價值認同的團隊是技術,營銷或者管理制度的最終駕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