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上廣電的主人?
在與上廣電合資的外國企業中,日本的企業數量最多,合資的規模也最大。NEC、東芝、SONY、松下等都是世界頂尖的電子企業,這些重量級的合作伙伴令上廣電名聲大噪,也吸引了不少公眾的注意。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它們背后的日本大財團發揮的影響力和所起的作用之大,是外行甚至是許多內行所沒有認識到的。
東芝、SONY和三井物產同屬于老牌財團三井;NEC和松下屬于住友財團;旭硝子屬于三菱財團。加上與三和財團關系密切的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和富士財團的富士膠片,日本六大財團對上廣電的戰略合圍就清晰可見了。圍繞三井和住友財團,可以看出日本財團是如何布控上廣電乃至中國電子行業的。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經濟復蘇,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彩色電視機這一最主要的電子消費品的銷售量從1992年開始出現增長,而且增長的勢頭十分強勁。三井財團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于1993年2月通過旗下的東芝、三井物產與上海永新彩色顯像管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新芝電子有限公司,邁出了進入中國顯示器行業的第一步。從此,三井財團步步為營,逐漸擴大和深化了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2002年,正逢中國市場上開始出現數碼攝錄像機和激光視盤機消費大潮,三井財團關聯企業索尼(SONY)公司馬上與上廣電合資成立了上海索廣電子有限公司以迎合這一潮流。
2003年,液晶電視剛開始進入普通人的視野,住友財團所屬的NEC就立即與上廣電合資成立專門生產液晶顯示器的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同年,三井財團核心企業三井物產與上廣電合資的上海廣電三井物貿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至此,三井財團和住友財團終于得以掌握中國電子顯示行業從制造到貿易物流整套的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上廣電國際貿易的三井物貿公司中從總經理到主要部門的負責人,除了國內部門和人事部門以外,全部由日本人操控。也就是說,上廣電的外貿渠道實際上掌握在三井財團的手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大財團為主的陣營之外,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NISSAY)與2001年10月合并的三井海上火災保險公司和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公司達成了全面聯合的協議,它和上廣電的合資可以看作是在充當三井和住友的后援;起同樣作用的富士財團的富士膠片公司通過合資,為上廣電提供生產液晶面板必須的彩色濾光膜(CF);此外,同屬日本六大財團之一的三菱財團通過旗下的旭硝子為三井和住友的戰略合圍行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很容易看出,日本財團才是與上廣電合資的真正贏家,只不過這個合資者表面看來不過是許多家沒有多大聯系的公司而已。
從白益民的新書《三井帝國啟示錄》可以體會到日本財團的投資模式,就是以若干財團為主力,通過所屬或關聯制造企業與目標對象合資合作,接著通過綜合商社為目標對象提供貿易和物流服務以掌控除生產制造外的各種渠道;在這一過程中,其他的日本公司甚至是財團提供相應的支援,與主力財團一道分享戰略合圍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