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交戰,等離子市場回暖
十一平板市場,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增長。尤其是在今年春節前后和五一市場表現欠佳的等離子產品,今年首次出現市場回暖跡象。據國美家電賣場統計,黃金周期間,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平板彩電的銷售額已占到總銷售額的40%左右,是去年同期的200%以上。
另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十一黃金周等離子電視的銷售量達11.8萬臺,同比2006年增長了128個百分點,液晶電視銷售量達78.8萬臺,同比上漲75.5%。 32英寸等離子電視成為黃金周銷售中流砥柱,七天零售量達3萬臺,在等離子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了24.3%,而50英寸產品,占有率為22.2%。等離子電視銷售回暖主要的利于大尺寸產品的價格下降和普及進程加快,以及32英寸小尺寸產品的迅速推出。
進入今年以來,主流等離子電視企業紛紛把50英寸產品作為主推產品,并經行了大規模的價格調整。據悉,于去年同期比較50英寸等離子最低價格下降超過三分之一,目前50英寸等離子最低價格在14000元左右,遠低于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產品的市場售價。
同時,以日立和松下為代表的等離子電視企業也將42英寸等離子電視的價格作了中大調整。其降價孤獨不亞于大尺寸產品。十一期間松下一款產品,據報道,曾經最低價格以不足八千元銷售:這樣的售價僅相當于去年同類產品的半價左右。同時兩家企業新上市的42英寸等離子產品的售價也紛紛跌至萬元左右。超低的價格形成了對液晶產品的競爭優勢。
進入今年8月以來,以海信、廈華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紛紛推出32英寸等離子電視產品。該產品自從上市之后深受消費者好評。十一期間,該類產品更是成為了市場消費的熱點,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斷貨的尷尬局面。
十一市場等離子的回暖主要取決于價格的調整。尤其是在大尺寸上形成了明顯的價格優勢,成為大尺寸液晶電視產品的一大威脅。另據信息產業部數據顯示,我國第三季度等離子產量超過前兩個季度的總和,同比去年同期水平增長42.5%,達到29.5萬臺。這進一步印證了是一市場等離子良好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