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界彌漫著一種不公平的聲音
近日,彩電業界彌漫著一種不公平的聲音。以個別機構、個別研究機構的數據為名義,一些人在集體的“唱衰”國有彩電品牌。僅僅局限于特大城市,一級市場的平板產品國內國外三七開的數據被當作“至尊寶物”,到處炫耀,并大聲喧嚷:國內彩電企業在平板時代已經落后,生存不下去了等片面之言。
這種宣揚不僅停留在產品銷售量上,更是上升到產品質量層次。個別的產品比較,以國內品牌普及型產品和洋品牌高檔產品(老百姓買不起)的比較,得出國內品牌產品不如洋品牌的結論。并以此作為一線城市市場國內品牌平板銷售表現被洋品牌領先的原因。
在產業層面上,更有人大談國內彩電企業在上游資源上如何缺失,如何沒有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并悲觀的認為,國內彩電企業即使投資液晶屏幕產業也已經為時已晚,不可能力扭乾坤。并籍此說明,國內彩電企業在今天彩電格局中是如何失落,中國彩電企業的明天是怎樣的悲慘。
但是,在筆者看來,這樣的宣揚無外乎是想利用“熱點”詞眼,多多賺到一些點擊、收視率、亮相率而已罷了。這種以平板電視一線城市極個別時間的表現來斷言,國內彩電品牌的未來的觀點無異于盲人摸象,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討沒趣。
中國彩電企業獲得今天的成績,并非一日之功,當然也不會功虧一簣。30年的發展史,不僅積累下來國內彩電企業優秀的品牌、出色的技術、良好的管理傳統和巨大的市場認可,更是積累下來國內彩電企業面對挫折、面對困難奮勇而上的勇氣。
更何況,今天的國內彩電企業并未面對多大的困難。殊不知,除一線城市意外CRT產品依然是國內彩電市場絕對主力。在非洲等新興市場,CRT也是唯一適合市場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產品。雖然一線城市市場洋品牌暫時占優,但是在洋品牌占優之前,國內企業也曾經連續三年包攬平板五強:這種競爭中的上上下下再也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