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總是在沉默中發生。九月中旬從青島傳來消息,設立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海信信息產業園內的海信電視液晶模組生產線正式開工投產。該生產線是國內首條大尺寸液晶后斷模組生產線。他的建成意味著國內平板企業在上游資源上的一次成功突破。
海信液晶模組產業的籌備開始于三年前。然而海信一直低調行事,從沒有向媒體主動發送過任何消息,哪怕暗示性的新聞都沒有。對于海信來講扎實的推進項目的進展遠比動嘴皮子的宣傳重要。目前投產的時海信整個項目規劃的一期目標:年產50萬片15英寸到42英寸液晶視模組的生產線以及屏的維修線體。海信計劃從2007年到2009年,將用7億元資金完成分五條模組生產線的三步走。今年投產一條生產線,明年上半年正式投產第二條生產線;2008年底完成第三條生產線并達到年產150萬片的制造能力;2009年五條生產線全部完成,形成年產能300萬片的目標。同時海信還將建成一條LED背光模組生產線。
對上游資源的布局和投入是海信大平板戰略的支柱性組成部分。平板電視,特別是液晶電視,顯示屏占據了液晶電視60%-80%左右成本。對該部分成本的掌控能力和產品設計能力直接決定了產品在終端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加強國產彩電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05年海信就完成了第一塊自主設計研發的平板用高清處理芯片“信芯”的研發。裝備有該塊芯片的產品曾經被胡錦濤主席作為禮物送給俄羅斯的二戰老兵,表彰他們為人類反法西斯事業做出的貢獻。今年年初海信有展示了自行設計的采用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產品。并獲得了國家863計劃LED背光源項目的項目任務。LED背光源被看作是液晶電視未來畫質提升的希望。目前海信后端模組的正式投產,又使海信在液晶電視產業鏈延伸上走出重要的一步。
“進軍模組產業是海信穩健做大、規避風險的一個合理的產業結構布局選擇。”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說。LED背光源“加上海信在視頻處理芯片上的優勢,可實現液晶模組60%以上的組件自主開發”海信模組產業的技術帶頭人劉衛東表示。業界分析認為,整機企業介入模組的研發與制造,重新實現在產業鏈上的分工與合作,利于彩電企業控制成本、生產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同時介入液晶模組更增加了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有利于國內彩電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規避產業風險。九月底,海信再在此傳出好消息,投資超過3000萬元,年產百萬臺平板的海信廣東彩電基地正式投產。目前對于國內企業百萬的產能是個巨大的概念。預計07年全年國內市場平板銷量可達740萬臺。海信新平板基地的投產,對于海信利用廣東的資源優勢,產品輻射華南市場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