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數據局就《“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透露將從十二大領域展開重點行動,力爭到2026年在經濟發展領域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到顯現,打造30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數據交易規模增長1倍。
一個問題 為什么是數據要素×?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能夠多場景應用、多主體復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資本等其他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進而實現對經濟增長的倍乘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數據要素所創造的價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充分實現。
這意味著激活數據要素,需要將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聯系在一起!啊痢本褪前讯呗撓翟谝黄鸬姆绞。數據要素是中間產品,應用是最終產品,一個中間產品的作用在無數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體現出來,這種一對多的關系,就是乘法的作用。通過“×”,一是要協同實現全局優化,提升產業運行效率,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以復用擴展生產可能性邊界,釋放數據新價值,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三是以融合推動量變產生質變,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上海舉行的2023全球數商大會開幕式上表示,國家數據局將圍繞發揮數據要素乘數作用,與相關部門一道研究實施“數據要素×”行動,從供需兩端發力,加強場景需求牽引、打通流通障礙、提升供給質量,推動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相結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新治理。
可以說數據要素的高水平應用,離不開場景。在此前的許多地方實踐中,都將“無場景不交易”作為基本原則來遵循,通過場景牽引建立數據要素流通生態。征求意見稿“重點行動”章節按照場景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類和規劃,規劃設計12個數據要素×重點行動,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出發,為未來數據發揮要素價值擘畫了藍圖。
數據要素× 擘畫數據賦能數字政府建設藍圖
如何讓海量數據要素更好發揮生產力作用,切實賦能城市治理,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數據要素×智慧城市章節特別指出,優化城市管理方式,推動城市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多維度數據融通,支撐公共衛生、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基層治理等各領域場景應用,實現態勢實時感知、風險智能研判、及時協同處置。支撐城市發展科學決策,支持利用城市時空基礎、資源調查、規劃管控、工程建設項目、物聯網感知等數據,助力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策略精細化、智能化、可持續。推進公共服務普惠化,深化公共數據的共享應用,深入推動就業、健康、衛生、醫療、救助、養老、助殘、托育、未成年保護等服務“指尖辦”“網上辦”“就近辦”。推動智慧城市群共建聯治,加快智慧城市群(帶)管理、服務等各領域數據標準互認、數據業務互聯,實現數據中心協同調度、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異地就醫結算、生態協同治理等領域區域協作。
這與全面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目標,系統提升城市風險防控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人民群眾對城市服務滿意度目標相契合。
作為全國領先的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核心應用與運營服務提供商,數字政通面向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了基于CIM平臺的“一橫N縱”的業務體系!耙粰M”為城市運行“一網統管”,“N縱”為黨委政府在數字政府建設方面最為關注的N個關鍵領域應用,涵蓋城市管理、城市安全運行、基層社會治理、法治政府、民生服務等核心應用以及城市停車、市政設施、綜合運營等運營服務。
隨著國家數據局的正式掛牌與三年行動計劃的發布,數字政通有望成為第一批直接受益的企業。數字政通在數據要素市場有著多年的投入與發展,覆蓋了全國31個省份,共計5000多個數字化平臺建設,為數字政通沉淀和積累了大量數據資產,并擁有海量的政務數據資源的使用權和控制權,并從中總結和挖掘出了許多具有商業化和應用場景的數據資產,可以清晰地看到或推出更多的具有商業價值的數據產品。
數字政通的數據要素業務體系基于母公司的核心業務體系以及全資子公司保定金迪、政通城運、政通智行、通通停車、數字智通的運營加持,涵蓋包括服務類數據要素(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數據要素服務、城市數據要素綜合服務)、城市空間數據要素、業務運行類數據要素共計三個類別的生產能力;谕陚涞臄祿踩芾肀U象w系、數據運營及技術運維保障體系、數據要素生態保障體系對數據要素進行機制保障,同時打造要素類產品、服務類產品和工具類產品開展數據要素服務以及探索開展數據要素的流通。
2023年4月28日,數字政通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正式發布了《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數據要素白皮書》。圍繞數據要素的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聚焦“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提升數字治理水平”,以 “一網統管”數據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為核心,通過數據要素的三次價值釋放,實現數據支撐業務貫通,數據資源化,提升城市數字治理水平;數據推動數智決策,數據資產化,提升城市數字決策水平;數據流通對外賦能,數據資本化,實現市場顯性價值釋放。
釋放數據要素高價值 增強數字經濟新動能
事實上,數字政通一直是數據要素市場的主力軍。圍繞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聚焦“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提升數字治理水平”目標,立足數據要素生產者、治理者、應用者三位一體的定位,不遺余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蓬勃發展。
數據要素生產者。數字政通基于在全國承建的5000多個數字政府核心應用平臺,為各地大數據局、城管、住建、市場監督、政法、司法等約40個委辦局提供服務,總計沉淀了35個一級分類、174個二級分類、444個三級分類的數據要素,總體數據細項粗略估計接近10000項。自2009年中標第一個數據要素生產服務項目開始,到目前已經深耕城市數據要素生產領域15年,累計為全國200余個城市開展服務。數據要素生產業務是公司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數據要素業務實現營收占比達40%。
數據要素生產業務類型廣泛、數據要素產品豐富。在城市靜態數據要素服務方面,生產涵蓋城市部件、地理編碼、CIM、激光全景、行業專題數據等數十類數據要素產品,已積累各類靜態數據要素資源近10PB。在城市動態數據要素服務方面,基于公司5000人的數據運營服務隊伍以及300余智能采集設備提供移動車載、無人機航飛、“棋驥”無人駕駛網格車數據采集生產服務等智能化服務,每年上報城市治理案件數據近6千萬條之外,同時提供5000TB的城市治理視頻資源數據和超過1000萬張的圖片數據。智能化采集方式極大地降低了數據要素生產成本,提高了數據要素采集類型、質量和效率,將帶來更大新的市場空間。
公司一直不遺余力加強在數據要素方面的投入力度,相關業務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加強。2023年10月7日,公司中標天津市濱海新區泰達街道2023-2024年度數據運營服務項目,中標金額689.88萬元,項目周期一年,本項目主要服務內容是通過智能化巡查(具有智能化巡查的人工駕駛車輛和無人駕駛車輛)與人工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泰達街道54平方公里區域內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類問題進行巡查和數據采集。同時,提供數據統計分析服務,按要求定期提供“數字城管”運行周報、月報、專項分析報告、年度分析報告,為客戶提出可供參考的意見建議,助力城市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本項目是公司推出“棋驥”無人駕駛智聯網格車新產品以來首個完全商業化運營項目,標志著公司以無人駕駛技術和AI技術賦能城市數字治理和數據要素運營新模式正式落地。
目前,公司已經完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4級無人駕駛核心算法、專利及軟件包,并具備獨立的高精度地圖采集能力,結合公司產業投資基金孵化企業提供的線控底盤和已測試集成的多種車載物聯感知設備,公司的“棋驥”無人駕駛智聯網格車已成為行業市場最具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已經初步具備大規模市場推廣的能力。未來隨著核心技術和創新數據服務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完善,我們相信“棋驥”無人駕駛智聯網格車產品在不斷滿足全國各地客戶更多需求的同時也將為公司的業績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數據要素治理者。數字政通“星橋”大數據平臺是數據要素治理基礎平臺。我們從2016年就開始布局政府大數據體系建設領域,推出了政務大數據中心平臺,參與了全國100余個城市大數據平臺建設,提供數據清洗、標注、脫敏、治理、分析等能力。同時,數字政通深耕GIS領域22載,重磅推出了晶石CIM平臺1.0跟2.0,基于該平臺可以針對匯聚的空間數據要素進行治理。
數據要素應用者。公司承接了北京、武漢、天津等數十個項目的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工作。2022年,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實現直接收入營收400萬,2023年,截至目前已完成營收1000萬。通過組建專業數據分析師團隊,計劃對存量200余個數據要素生產項目開展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專項推動工作,預期市場潛在增值空間每年數億元;另外,在城鄉治理數據測評服務方面,數字政通參與起草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管理監督指標及評價標準》和《運行監測指標及評價標準》已經正式發布,測評業務市場有了指導依據,測評服務也將越來越成為政府剛需。數字政通為城市運行、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垃圾分類監管等第三方數據要素應用專項測評服務,在2022年實現了2200萬的業務營收,2023年預估有至少翻倍的營收空間。
以國家數據局成立為新起點,以《“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數據要素制度基礎、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據基礎設施載體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完善。數字政通見證了數字中國的發展,更得益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未來,在國家數據局的統籌規劃和領導下,數字政通將不遺余力圍繞夯實數據要素市場、數字治理體系與數據技術體系“三大基石”,自覺把公司發展與數據要素、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踐行“建設數字中國,成就政通人和”企業使命,扎根數字政府、智慧城市行業一線,發揮好數據要素在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的乘數作用,建設更高水平的數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