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健委連發三文《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這是中國醫療主管部門為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制定的首批實施細則,對互聯網診療的定義、范圍、規范性做了細致的說明。全文的核心是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推進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共享,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就醫供需矛盾突出的發展中大國,發展“互聯網+醫療”,促進優勢醫療服務共享,提升醫療服務信息化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首先就是有助于緩解飽受詬病的“看病難”問題。“看病難”問題的形成雖然與醫療體制缺陷、分級診療制度不健全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是從根本上來看還是由于醫療資源尤其是優勢醫療資源供應不足,而且分布極不平衡,導致全國千千萬萬的患者紛紛涌入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問題由此產生。發展信息化、網絡化醫療,一方面可以使醫生在同一時間內看更多的病人、開更多的藥方,另一方面則能讓很多患者實現“家門口”求醫,不必再遠赴外地去搶掛號、擠門診。這些顯然對紓解“看病難”頑疾極為有利。
其次是對整個醫療體制的優化升級大有幫助。打破醫院、地域門檻,實現醫療資源共享、互助和患者病歷資料網上流轉、互通,是推進醫聯體建設,落實分診醫療制度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補足落后地區和小醫小院醫技水平短板,改變醫療建設發展不平衡狀況的必然要求。隨著醫療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提速,全國的醫療衛生整體水平都將實現新的進步。
再者,和其它互聯網產業一樣,醫療信息化不僅帶來便利,同樣也能帶來節約。過去,各家醫院的病歷資料不能共享,患者換一家醫院往往就要重新走一遍初診程序,不僅麻煩,耽誤看病,而且也是一種嚴重的浪費,加重了患者的負擔。如果能夠實現病歷跟著病人走,自然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不僅如此,有了網上看病、遠程會診,很多時候可以不用去醫院面診,從而省去了多少來回奔波、等待的時間、路費,也減少了對診療資源的占用,這當然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節約。
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快醫療資源上下貫通,遠程醫療讓偏遠地區不再是“孤島”,不僅滿足了患者就醫需求,也提高了地區診療技術。遠程醫療醫聯體不僅對建設主體醫院,實現了醫療資源共享,優化病源結構;對基層醫院來說,通過技術幫扶,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有助于將患者留在基層,以遠程醫療撬動醫聯體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