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第六期與觀眾熒屏相約!粽香端午,和演員陳數、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矣曉沅、作家、編劇劉和平、歌手羅大佑、古魚類學家張彌曼一起,在朗讀聲中追憶“人生之路”吧!
陳數
從《新上海灘》中風情萬種的“交際高手”到《相思樹》中為愛癡狂的“精神貴族”,從《傾城之戀》中知性優雅的“旗袍女王”到《鐵梨花》中匪氣十足的“女中丈夫”......陳數在演藝之路不斷蛻變成長,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角色。
現場,陳數朗讀了劉瑜的《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淡紫色燈光像瀑布似的瀉下,彌漫著整個舞臺,瞬間營造出靜謐祥和的氛圍。懸掛著的光影斑駁的琉璃燈下,陳數典雅地坐在書桌前深情朗讀......溫暖的燈火照耀,仿佛可以嗅到書本的墨香與書桌上的花香陣陣飄出。
矣曉沅
矣曉沅在6歲時患上被醫學界稱為“不死的癌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他卻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朗讀者》現場,矣曉沅堅強樂觀地笑談自己的求學之路。
“如果擁有一顆奔跑的心,輪椅的確困不住我們身體。”矣曉沅以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么》獻給母親和家人。
一棵棵枝繁葉茂的綠樹如同戰士一樣屹立在山谷,鳥鳴清脆,陽光耀眼地照射在樹林上空,生機勃勃。一條林蔭小路由遠及近延伸而來,就連舞臺中央都倒映著一片綠色林海。林海涌動,矣曉沅仿佛“奔跑”其中,聽風穿過樹葉沙沙作響,聽鳥兒的叫聲襯托著山谷的幽靜......身體雖坐在狹小的輪椅之中,但整個舞臺都是他“奔跑”的場地。
劉和平
作為《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無戰事》等海內外熱播影視劇的編劇,劉和平被稱為不茍言笑的“冷面書生”,他選擇了一條艱苦的寫作之路,通過作品用理性的同情呈現著歷史的溫度。現場,劉和平將一篇蘇軾的《留侯論》獻給所有感到孤獨的人們。
跨越千年歷史,蘇子的文字依然振聾發聵。如何表現出現蘇子文字的亙古流傳?在舞臺視覺設計方面,設計團隊將古今的不同時空展現在同一方舞臺中,營造出了歷史與現實在同一空間際會的神秘感。
背景屏幕中,飄帶橫空,六根雕刻著云海的暗紅色柱子屹立,一扇敞開的歷史之門將古今串聯——門里,劉和平站在舞臺中央鏗鏘有力地朗讀著蘇子的文字,字字珠璣,發人深省;門外,神秘的墨綠色霧靄遮住一切景物,仿佛在寵辱不驚地訴說著歷史的亙古綿長、波濤洶涌。
羅大佑
30多年的音樂創作之路,400多首的歌曲,為了音樂夢想,羅大佑半生各地漂泊。但在現場,他卻說自己心里一直在尋找,尋找一條回家的路......一篇謝旺霖的《轉山》既是羅大佑獻給那些經歷迷茫之后上了路的年輕人,又是獻給找到回家之路的自己。
視覺設計上,紗幕、舞臺與屏幕構建成空間感、層次感十足的雪山景致:天空仿佛蒙著面紗的幽藍色寶石,雪花漫天飛舞,一層層落在綿延不斷的雪山之巔......聽著耳邊傳來的陣陣風聲,就如同此刻站在雪山上,歷經一路艱難險阻后看著滿天大雪洗去前塵過往。
紗幕緩緩升起,飄雪的幽藍天空漸漸變幻成如火焰一般的紅色,金黃色的陽光放肆地穿越薄薄的云層,灑在山頂。這一刻,山脈與天空的距離如此之近,讓人充滿希望。
“除了你和自己,山脈與天空......”讀到動情之處,羅大佑的手緩緩抬起,仿佛此刻他自己化身勇登山頂的那個人,堅毅的目光望向遠方,將虔誠與篤定寫在臉龐。
張彌曼
60年,用足跡遍布萬里江山,與億萬年前的生物對話,用畢生的研究在回答:我們從哪里來!中科院院士、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張彌曼現場分享了她對古生物科學的無限熱忱,并和中科院外籍院士、古植物學家傅睿思一起朗讀英國作家、物種拯救家杰拉爾德·達雷爾的《沒有你萬般精彩皆枉然》。
燈光將舞臺裝點成浪漫的紫色國度,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披著紫色薄紗在緩緩飄舞,靈動而不失典雅。
古魚類學家張彌曼化石的探索、學霸矣曉沅智能的世界、編劇劉和平綻放的筆尖、歌手羅大佑跳躍的旋律、演員陳數變幻的光影......數虎圖像用視覺創意助力舞臺精彩呈現。道路雖長,尤可期許!數虎圖像深耕視覺創意設計,不斷進行視覺與技術創新,將藝術、科技與創意完美結合,在這條路上朝著目標不斷進取,用創意的設計開啟你不一樣的“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