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暴風AI無屏電視Real6正式開售:1100流明2K AI微投,售價3896元——這是高亮度2K微投新品上市價中“最低的”,也是這類高端微投中首個主打AI的產品。但是,更重要的是,這是暴風系新一輪8億元融資落地后的首款新線新品。
暴風智能微投布局的背景
對于智能微投市場而言,暴風不是元老、甚至都不是中生代,而是典型的新手。且這個新手玩家,面臨一些比較復雜的“行業背景”。
從產品線看,暴風系具有TV、VR和無屏電視三角鼎力的格局。在TV產品上,雖然暴風是互聯網概念下的第一波玩家之一,但是其無法逃脫TV產業自身高度成熟的“巨頭壓力”。
同時,暴風TV產品現在很難說“在最好的狀態”。2016-2017年樂視超級電視的“財務型”崩盤,讓市場對互聯網電視概念“有些畏懼”。互聯網彩電風潮已經從創業期,快速進入洗牌期。當然,行業大佬樂視的倒掉,反而給暴風、小米等位于二線陣營的品牌提供了“空間”和上位機遇。
2015到2016年,暴風抓住了VR的第一波熱潮,成功成為這個領域國內的佼佼者。但是,在微投產品上,暴風則剛剛開始“鋪路”。這與極米、堅果這兩個業內大佬已經數十萬臺每年的“基本盤”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從產品布局的時間里程看,暴風硬件產品中TV是敲門磚,VR和無屏電視則是“后來的補充者”。且這兩個產品線具有“互聯網電視概念低潮下的‘接棒者’角色”。此外,暴風硬件系的TV和VR基本都踩上了“行業概念最高潮”的創業爆發期;暴風現在的無屏電視智能微投則進入的是一個“相對紅海”——目前,市場上微投產品已經有10年的歷史,超過十家的主要品牌,數十款主流產品在銷售。
從產品線的前瞻發展空間看,暴風TV面臨的是一個“穩態性較強的彩電市場”,即“你多一臺銷量、我少一臺銷量”的廝殺格局;VR雖然經過了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的市場調整期,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硬件門類,無論是主流產品市場規模還是基礎技術都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無屏電視智能微投產品,則已經延續三年高速增長,市場從20萬臺每年邁向了100萬臺每年,對于后期市場是否還能保持高增速,在業內并不具有一致性的意見。不過,看好該領域的人士占比更多。
但是,以上這些產品線定性分析,都趕不上一份財務數據的威力: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暴風TV銷售35萬臺,營收5.6億,同比增長146%;凈虧損1.29億,同比擴大63%。截至2017年6月30日,暴風統帥的凈資產為-2.36億元。即雖然2017年上半年暴風TV產品在規模上增長、在單臺產品的凈虧比上收窄;但是經營改善難以掩蓋暴風系硬件產品需要“輸血”的事實。也就是說,財務性的問題要大于“產品線戰略和經營性”的問題。且,從TV產品暴風在彩電行業的市場占比看,品牌影響力很有限,短期內難以實現在規模價值上的“質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暴風硬件產品的核心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如何定義未來”的戰略思考。
暴風未來之問:大而強還是小而精
2015年,暴風集團推出“生態聯邦”概念,欲通過“全球DT大娛樂布局”,以VR、體育、影業、TV等業務進行“多中心布局”。這個生態概念多少有樂視的影子。
但是,近日暴風TV CEO劉耀平表示,“我們打算將實現單用戶盈虧平衡,視作暴風TV 2018年力圖實現的其中一個目標。”——暴風的方向已經從規模生態,轉向了精細的經營細節。這與互聯網彩電概念整體遇冷的大環境有關,與樂視的前車之鑒有關,也與暴風自身具體的產業和財務結構有關。
事實上,互聯網硬件概念已經失去了對風險投資的“巨大吸引力”。未來能夠做的資本運作,大多數是高成本的,或者是謹慎而精致思維之下的。這決定了自身匱乏造血能力的暴風硬件,必須放棄此前規模和生態至上的思維,在精致產品線概念下,實現“穩扎穩打”。
這時候,暴風提出了AI2.0的概念,并進一步進入智能微投這個“只有彩電行業2%體量”的小眾產品線。二者的結合可以看作是“突出產品差異特點”與突出“品類競爭中的門當戶對”性的戰略精致主義。
一方面,智能微投行業的確具有成熟性、競爭慘烈、參與者眾多的特點,但是對于一個小眾市場的無屏電視而言,新手暴風卻并不再品牌規模上輸于任何競爭者——這算是門當戶對。另一方面,AI概念,尤其是AI微投,這是暴風的一個“利基”,她是第一個在微投圈從“智能到AI”概念的升級品牌——這種差異性,會打造出不一樣的品牌和體驗認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彩電市場。
“既然不是規模主導的巨頭,那么就切割出適合自己的領地”。暴風在AI2.0 TV、無屏電視、VR上的玩法恰體現了這個思維。更為重要的是,將暴風系三大硬件疊加成一個“小的家庭和個人大屏‘生態’”,暴風真的又掌握了一個“行業第一次”。
大生態,大協同,肯定需要大資本,也會有大風險。這條路顯然已經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硬件概念圈,也不適合暴風系。對比而言,“小生態、小協同”,在看似規模不大、有些冷門的地方,卻很可能是暴風這樣的企業真正大有作為的“空間”。
面對暴風入局,微投圈怎么看
從外部的競爭者角度看,微投行業,乃至整個投影行業都已經“不在歡迎任何新加入者”。因為230萬臺每年的規模,養活20家主流品牌,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任何新入行的品牌都會顯著加劇這個行業的競爭。
對于彩電行業,8億元的融資不算什么。但是即便只有1億元,對于智能微投和VR產品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因為這是本身規模有限的小眾產品線。即便假設暴風系硬件的經營會惡化,甚至發生如樂視超級電視那樣的危機,其也會首先對原有行業的格局造成沖擊,而后再是樂視系自己的問題。所以,一個認真來玩無屏電視的暴風——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行業高度重視。
從Real6產品看,高配低價的思維模式依然存在,這是證明暴風是認真在做這個產品的最好證據。一方面,高配產品說明暴風真正去理解并運用了這個行業的先進技術,Real6也具有在體驗品質上為暴風品牌定位的意圖;另一方面,在高配之外的低價,則體現了暴風有意尋找一個相對規模市場——而不僅僅是象征性的產品線站位,這體現了暴風要來贏得實際銷量的市場決心。
所以,對于既有的微投產品圈,暴風的確是在書寫又一個“狼來了”的事件。而且,對于其它專業微投玩家而言,暴風還是一個“小巨人”。2016年80萬臺彩電銷量,2017年預計會顯著高于百萬臺。此外,暴風還有每年幾十萬臺的VR市場在持續增長中。——這個粉絲規模和小米比的確是“小手指”,但是,和任何微投品牌比都已經是“大哥大”。
正因為暴風是認真在做微投,亦有資金、有粉絲,暴風才敢說出“2018年的具體目標是要實現‘101計劃’,即在2018年保持實現AI 電視第一、單用戶盈利、家用投影份額第一”的豪言壯語。
“家投第一”,這個口號顯然是PK給極米和堅果的。但是,在這之前暴風還需要完善產品線、提升技術體驗和生態、補充渠道與服務體系……不過,暴風還有時間。因為微投全年銷量三成多來自第四季度:在2018年四季度之前,暴風有足夠的時間做好這些經營體系的布局。暴風加盟,2018年的家投,特別是微投市場必然將有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