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INFOCOMM展會,小間距LED屏基本撐起了大屏顯示的半邊天,并推出了一系列用于廣告、會議的集成性中小屏幕產品。小間距LED顯示呈現出全面開花、四面出擊的局面。
2016年大屏顯示的兩大明星技術是激光顯示和小間距LED。二者都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要論市場質量,激光顯示還處于爆發初期階段;小間距LED企業最高則可實現三成的凈利潤率、全行業百億級別的收入,以及第三季度的“上游斷貨”。或者說,2016年小間距LED如不是上游不給力,本渴望賣出更多。
IFC展會上,小間距LED這種行業最火爆的局勢依然空前。包括小尺寸廣告機產品、P0.9超精細產品、COB新工藝產品、超輕薄平板化產品、弧面和異型顯示產品等,應用和技術創新不斷。DLP拼接企業、LED顯示企業、新興創業企業、部分投影機巨頭等,不同來源的品牌陣營悉數參與。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小間距LED屏已經是‘產業鏈上下游擰成一股繩’的格局,整個產業在最佳的狀態”。
2016年三季度以來,上游市場的供應緊張,可以視為行業此前對小間距LED爆發的“預估不足”。充分體現了這一技術產品的上下齊熱局面。據LEDinside預估,隨著小間距市場需求提高+單位面積燈珠密度提高,2016年小間距LED燈珠市場需求290億顆粒,到2021年小間距LED燈珠消耗將達1898億顆粒,封裝燈珠的年復合成長率高達46%。2016年行業上游均價則上漲超過10%。
“小間距LED正在成為市場產能消耗大戶和最大潛力股”,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是上游企業紛紛格外重視小間距LED產業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全球照明市場的LED化和小間距LED顯示消耗了大量晶元、燈珠產能;另一方面,液晶顯示向OLED的過渡,導致LED背光照明產業的萎縮。據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6年比較,OLED手機屏幕的滲透會增加一倍,也就意味著手機顯示背光市場,LED需求量下降三四成。同樣的情形未來也會在液晶電視領域出現。同時,照明市場,特別是家居領域FOLED技術正在成為可選擇項。這將意味著未來LED技術可能失去居家照明市場的份額。這些分析表明,大力發展小間距LED產業,符合上游廠家的長遠利益和風險均衡。
對于下游終端企業和渠道商而言,小間距LED意味著室內市場、意味著更高的單價、也意味著室外產品更出色的性能,甚至還可以開發出“數字標牌”等差異化應用。這些價值都是傳統LED大屏行業所未有過的。巨大的市場機遇,必然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入小間距LED應用市場。
從最高端的指揮調度中心,到低端一些的安防監控,再到零售市場的廣告機、小間距LED電視機產品,小間距LED技術撐起的下游應用產業鏈規模超乎任何競爭技術。“顯示規模、預期成長性、上下游聯動的利益一致性,這些決定了小間距LED顯示‘想不火都難’”,IFC展會現場一位參展人士指出,大屏不玩小間距LED已經意味著“品牌局限性”,未來小間距LED市場的成長恐繼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