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時代網“2016 創新與突圍”獨家專題之行業見解篇4】隨著1.8mm、1.4mm液晶拼接產品相繼出現,液晶拼接行業開始逐步進入“微拼縫”時代。從3.5mm到1.8mm再到1.4mm,液晶拼縫技術的跨三破二,逼近一,也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飛速提升的拼縫技術讓人們在感嘆液晶拼接技術進步神速的同時,也不禁疑惑,拼縫技術是否已經失去了原本的領先性價值?未來市場競爭又該PK點啥?
“保鮮期”持續縮短,企業或開始謹慎對待拼縫升級
液晶拼接的拼縫技術為何如此被看重?因為無論是對于從業企業本身而言還是從行業用戶的角度出發,“拼縫”都是一個鮮明的特質。液晶拼接屏的應用中,拼縫大小直接關系到畫面顯示效果,是用“人眼”就可以直接判斷出的差異化存在 。對于液晶拼接企業而言,拼縫技術是衡量其技術領先性的重要指標,自然就成為了企業創新的重點關注對象;對于行業用戶而言,在專業知識有限的情況下,拼縫技術既是差異化的直觀體現,也是產品領先的重要判斷標準。
從6.7mm到5.5mm,再到3.5mm、1.8mm、1.4mm,“沒有最窄,只有更窄”是液晶拼縫發展的核心議題,也是企業市場等級劃分的尺度。如今,雖然由于頻繁升級,拼縫技術的獨有價值開始不斷走低,但是,從企業持續發展角度來說,特別是在液晶面板技術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具有直觀性、傳承性的拼縫技術,依然是企業引領行業話語權的“活招牌”。這也就意味著,在液晶顯示技術達到承受極限之前,業內企業對拼縫技術升級的熱情并不會降低。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拼縫縮小雖然會帶來顯示感官效果上的提升,卻也會帶來的不少問題隱患,比如,屏體本身的抗壓性降低,散熱需求提升等。要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使用壽命,企業就要針對這些問題及時修補,這顯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進而導致了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而且,在具體的應用市場層面,得益于行業用戶對液晶拼接屏認知度的不斷提升,行業用戶雖然依然看重拼縫大小,市場選擇卻越來越理性——不求最貴,但求合適。這就直接導致了市面上液晶拼接產品類型的多元化,最有力的佐證就是,在3.5mm拼縫液晶拼接產品的火熱推廣中,5.5mm、3.9mm、3.7mm、3.6mm等產品依然擁有各自的應用空間。雖然優勝劣汰依然是定律,但在當前的液晶拼接市場,很難再有哪一種類型的產品獨霸天下。
也就是說,企業積極地進行拼縫升級,或許并不能帶來的預期的收益:不僅“保鮮期”有限,市場份額也有限。如,目前拼接墻市場85%以上的增長來自于3毫米以上拼縫產品。雖然,更小拼縫的產品利潤更高,但是卻難以容納下更多的產能。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論是拼接技術的研發還是推廣,都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平衡付出與收獲,企業對于拼縫技術的升級不得不更為謹慎。這是一個典型的:成本——預期市場規模——收益能力間的三角矛盾體。
定制化解決方案是王道,企業需及時轉換創新思維
現如今的液晶拼接市場競爭中,在拼縫技術升級頻繁和市場選擇理性的雙重因素下,單純的拼縫技術升級已經不足以支撐液晶拼接企業的市場突圍。回歸用戶訴求,人性化解決方案已經由從業企業的創新選擇逐步轉變為市場競爭的剛性要素。
說到解決方案創新,在液晶拼接市場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命題,轉型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更是成為了從業企業的變革共識。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液晶拼接屏企業的解決方案創新依然流于“喊口號”層面,這就直接導致了整個液晶拼接行業,在產品同質化現象之后,解決方案同質化現象也已經開始凸顯。如果說,拼縫技術升級算是產品同質化的“救贖”,那么解決方案的同質化要拿什么來拯救?
這就要回歸到解決方案的本質屬性——解決方案是用戶實際應用需求的產物,其要滿足項目應用中實實在在的需求,并非理論上的存在,因此,解決方案要想真正做到定制化的創新,就要“走到群眾中去”,企業閉門造車式的解決方案創新已經不合時宜,而如果要想從根源對這種創新模式進行扭轉,企業就必須徹底改變自身的創新思維——習慣研發人員與行業用戶創新話語權的轉換。
在硬件產品技術主導時代,液晶拼接行業的創新秉承的是“上行下效”,即企業的研發人員是創新過程中的絕對主導,他們研發出新產品,然后由營銷人員負責市場推廣,行業用戶所做的就是被動等待,等待企業研發創新,等待營銷人員的說服,而基于解決方案的創新,實際操作的行業用戶卻掌握了最高的話語權,市場營銷人員所扮演的也不再是說客的角色,而是將行業用戶的需求及時反饋給企業研發人員,研發人員要根據市場反饋進行系統改進完善,如此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定制化創新”。
上述轉變過程,不僅涉及到了行業用戶應用思維發散的引領,還有研發人員行業應用經驗的積累,更有市場營銷人員銷售模式轉變和專業素質的提高,對于企業而言,挑戰不小。不過,挑戰總是與機遇并存,正因為得來不易,才顯得彌足珍貴,在具體的市場競爭中,才能成為從業企業的殺手锏,特別是對于缺乏核心面板技術卻數量眾多的本土終端廠商來說,意義就更加非凡。
凸顯本土化優勢,本土液晶拼接企業迎來“排位賽”
與外資品牌相比,本土液晶拼接企業雖然在核心面板的技術上落后一步,卻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本土化優勢,這會讓其解決方案創新更具主動性,比如,可以實現研發、營銷團隊的本地化,消除地域、文化差異后可以更好的理解用戶需求,并對潛在需求進行引導、預判,在定制化解決方案的創新上更加迅速、高效。要知道,液晶拼接屏應用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要依托于一套完整的系統,具體應用效果如何,不僅要看液晶拼接屏本身的質量,更要看整套解決方案的統籌能力,在專業經驗之外,還包括對用戶個性化需求、應用背景等人文因素的考慮。可以說,解決方案地位的提升,為本土液晶拼接企業的本土化優勢價值最大化提供了絕佳的契機。
那么,企業究竟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深入發掘自身的本土化價值呢?以筆者愚見,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掌控,即宏觀利好政策的充分利用,前沿IT技術的融合以及人性化服務的提升。
所謂宏觀利好政策的充分利用,就是要認真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比如,“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互聯網+戰略”等,分析其為行業提供的發展機遇以及由此帶來的全新市場需求,因勢利導,確保企業市場拓展的及時性和高效性。在此過程中,也需要企業結合自身實力和過往經驗,確定幾個優勢行業和重點發展行業進行深耕,切莫盲目抓蝦。
前沿IT技術的融合,指企業打破行業創新的局限性,在“大信息化”視野下,通過外部合作和內部研發,積極將云計算、物聯網、智能移動互聯、大數據等前沿IT技術,融入到自己的專業大屏顯示系統和解決方案中,確保技術方案的技術領先性。
人性化服務的提升,是指在前兩者的基礎上,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進行的整體服務升級,包括研發的定制化、市場營銷服務化及售后服務的常態化三個方面。研發的定制化要求企業要以特定用戶需求為研發目標,并配備專業研發團隊;市場營銷服務化是指圍繞產品推廣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階梯性服務體系,市場銷售人員要真正樹立起服務意識,擔當起搜集用戶需求和推介適合方案的重任,而非單純的把產品賣出去就完事;售后服務的常態化是指企業要變“被動呼叫服務”為“主動發現服務”,要在產品故障解決之外,提供故障隱患提前發現、軟件升級、系統優化等輔助性服務。
以上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層層遞進,從而確保了企業定制化解決方案創新的有的放矢——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全面涵蓋了行業用戶既定需求的滿足、潛在需求的激發以及未來應用潮流的引領。如此,讓定制服務化成為企業品牌價值的重要屬性。
一直以來,數量眾多的國內液晶拼接品牌雖然有等級上的劃分,卻并未形成不可逾越的鴻溝,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行業用戶并不是“非你不可”,而如今,從業企業的解決方案定制化創新一旦落到實處,由于是行業用戶主導,企業研發、營銷“一條龍”式配合,項目從籌備、構建到后期維護就打上了鮮明的企業品牌烙印,只要市場品牌效應形成,就成為了標志性存在,與同類企業涇渭分明。立足于整個行業發展,伴隨著定制化解決時代的開啟,液晶拼接企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整合大潮,誰能率先適應,誰就能成為革新市場中的最終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