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微投市場2:8分化明顯。極米和堅果的單向強勢,不及沒有帶來行業的春天,反而將市場推向了更為嚴重的撕裂。這種局面下,2016年微投,特別是互聯網微投產業的走向將駛向何方呢?
看似熱鬧的國內,真正干贏了全球嗎
從2015年第一季度開始,極米的第三方數據就一直顯示,極米是全球銷量第一(雖然他的銷量還僅限于國內市場)。這個結論,表面看似乎再告訴我們:中國市場微投已經很牛了。真相是如此嗎?
衡量一個產品的市場價值,更多的時候還需要有“持續發展”的眼光。一方面,極米的第一源于互聯網成本定價邏輯。或者說,第一的至多就是一個總量,而非利潤貢獻,更談不上技術創新。
2015年下半年,國外微投企業頻繁推出新一代產品。其中,700流明亮度成為很多品牌產品體系中的新“主力亮度”。在這方面,國內互聯網微投企業卻跟進緩慢。同時,飛利浦、LG、麗訊、明基、奧圖碼等傳統微投和投影強勢企業,都擁有1000流明上下,或者1500流明的高亮產品,這些代表了技術層次的尖端制作,對于國內互聯微投企業還是難以企及的高度。
另一方面,國內微投行業極米和堅果的強勢并不是普遍現象。明基、奧圖碼等并沒有意愿加入這場以價格、顏值和人氣為中心的血戰。更多的微投中小品牌也沒有數億風險投資的支撐,打不起資金消耗戰——當然,他們也沒有風投所給的業績壓力,也不需要進行大出血式的血戰。
事實上,2015年的微投市場就是這樣的一個二八分化的格局。極米、堅果兩強高調沖量,更多的品牌則選擇循序漸進的發展路線。這種路線差異或者說戰略選擇的不同,體現了品牌對產品的理解差異。
微投已經變質,玩與用之間還需把握差異
2008年德州儀器開始逐漸加強微投產品的概念開發。那時候定義的微投和今天的市場主要銷售品截然不同。
最早的微投定義是基于嵌入式產品形式的。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其它移動消費電子產品等。同時,微投也把實現手持應用的超便攜投影市場為另一個海量目標。但是,受到亮度對最終性能的影響,這兩個方向都沒有真正做起來。
相反的,一些廠商利用微投平臺的廉價優勢,在相對大一些的體積下,制造了今天充斥微投市場的這些“輕便”投影機。這些產品的特點是體積往往只有傳統商用投影機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但是,體積達不到手持或者嵌入式應用的水平。這類產品利用體積上相對手持或者嵌入式應用產品更大的優勢,可以實現更高的亮度:如從嵌入式產品的50流明到今天主流的500流明或者700流明。這就是大家所看到的所謂互聯網微投的真正形態。
那么,與最初定義已經毫不相似的“互聯網”微投的主要市場是什么呢?答案是:“玩”。包括此前的DIY投影機市場、娛樂投影機市場,都已經被微投搶占、這大概是20-25萬臺的年銷量。便攜商務應用領域,這些小個頭的產品也獲得一些市場。這大概也有2-3萬臺的市場需求。
同時,互聯網微投也迎來了一批粉絲和發燒者市場。他們與傳統投影消費沒有關系。完全屬于“閑錢”狀態下“愛”微投的人士。這部分消費群大致有10萬+的年銷量規模。這部分需求的人士也是互聯網微投企業認為的未來主要增長潛力所在。
以上這三大類不同的消費群體,有一個共同點:既是,他們不是嚴格的“應用效果”主義者。他們擁有微投更多的是處于“自娛自樂”、“奇異性的擁有興趣”。這就是“玩”與“用”的區別。
實際上,現在這些500亮度的微投,從效果看也僅僅是能滿足“玩”為主的客戶需求,而強調“用”的良好體驗價值,微投的亮度還需要有較大的突破才行。而更高亮度的產品,目前價格并不低——甚至高于更高亮度的傳統投影產品。正因為如此,傳統投影企業、大多數微投品牌,并不把“銷量”指標作為經營的關鍵點。
未來的主線:打磨市場,要以打磨產品為基礎
微投市場放量的真正障礙是什么?是價格嗎?當然不是。君不見極米已經有產品不足2000大元開賣。對于一個融合了半導體、光學、機械、電子、聲學和軟件的復雜產品,價格已經不可能再低。
2014年開始微投市場,特備是互聯網品牌、電商平臺的價格打磨,就如同給1個月大的嬰兒斷奶。產生的后果只有一個“產業發育不良”,在加上風投性企業的“急功近利”,微投行業的成長并沒有在正軌上。
對于微投產品,最影響消費者應用體驗的指標依然是亮度:所以,LG、飛利浦、明基、奧圖碼、麗訊都在不斷的推更高亮度的產品。這是希望所在。或者說,微投市場的成長,在于打磨出以亮度指標為核心的,更好的產品。讓這些產品體驗真正匹配得起“100寸巨幕”的口號。
亮度是投影的心臟,微投必不能例外。其他的,如智能、音響、造型設計等,不過是錦上添花的功能而已。如果心臟問題不好好解決,其他的進步不能在根本性能上帶給微投產品“應用價值”的提升。
所以,筆者認為,一個微投品牌的長期戰略,必須是基于現在最大短板的突破的:即亮度的進一步提升。2015年宏碁等品牌已經在國內推出700流明的準經濟性產品。部分具有超前眼光的互聯網品牌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這將是一個好的開始和機遇。
也只有向市場不斷推出品質進步、核心效用提升的產品,微投品牌才能保障自己的活力、用戶粉絲粘性的生命力、市場價值的創新。在2015 年微投市場急攻猛進之后,也許2016年是該在更為務實和清醒的狀態下,同心打磨產品技術與文化的時候了。
2016年的微投,技術價值必然回歸
2015年微投市場主打的是概念牌、銷量排行,甚至是價格牌。但是,這些不能改善微投產品自身的體驗價值,亦只適合極個別沖量較快的品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牌,對于整體市場的成長性沒有持續性的影響。
尤其是在消費者逐步看透、看淡和適應了這些以“外圍”造勢為主的營銷手段之后,這些技巧的價值更會大打折扣。對于互聯網概念下的粉絲經濟,沒有持續創新的產品力支撐,其它的裝飾最終都將是浮云。
在此背景下,2016年微投市場必然呈現出“鉛華洗盡”后的更多真實面目。以產品核心技術指標的提升、產品體驗的改善、渠道網絡的多元化等為特征,以創新價值品牌、技術性品牌、傳統投影優勢品牌的崛起為關鍵點,產業必然迎來一次“由虛價值向實價值”的回歸。其中技術價值回歸會是關鍵主線。
2015年,明基推出鷹眼微投、互聯網品牌小明M1 700流明激光微投產品就是這種技術價值重新回歸的寫照。市場已經厭煩簡單的價格優勢、更是厭煩頻繁而不辨真假的銷量排行比較。那些在產品說明上可以確認、在使用中切實創造價值的真實創新,才能激起市場持續增長的火花。
對比,筆者認為,微投是到了向概念至上主義、簡單價格戰說不的時候。而誰能在接下來不斷的技術升級較量中獲勝,誰才將是未來真正的王者。以技術提升為主的產品核心價值創新,也是驅動微投市場長期增長的唯一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