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部由柴靜自費100萬左右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絡等迅速傳播開來,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防治霧霾與全民休戚相關,已經刻不容緩。在社會信息化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為防治霧霾獻計獻策,成為了不少科技人士的共同選擇。
比如,騰訊CEO馬化騰就在“兩會”期間提出議案,建議政府部門加快移動互聯網在民生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把“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起來,有助于解決看病難、教育資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霧霾等新老重大民生問題。而說到提倡節能環保的信息化工具,就目前而言,視頻會議必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憑借自身跨地域溝通的突出優勢,視頻會議在誕生之初就被烙上了“高效綠色”的標簽,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成熟,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遠程招聘等與普通大眾密切相關的細化應用,讓其在真正意義上“走出了會議室”。“綠色出行”是防治霧霾過程中的重要議題, 而視頻會議引領下的遠程“面對面”溝通正是對癥下藥,推廣力度提升是可以預見的。
事實上,在節儉會議和綠色環保的雙重推動下,近年來政府層面已經在不斷加大視頻會議的應用力度。如,民政部就明確表態,從2015年開始,每年例行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一律改為視頻會議。對于整個視頻會議行業而言,政府的提倡對市場應用認知的提升意義重大,市場需求提升成為必然,同時,防治霧霾已經可不容緩,政府投入的力度會不斷加大,市場需求提升加之政策利好,視頻會議應用市場規模擴張并非空談。
這將為國內視頻會議企業提供一個難得的發展契機。當今社會,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尤其是在政府主導的情況下,信息隱私會更加受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視頻會議品牌的本土化將成為不可多得的優勢。投影時代認為,防治霧霾所引領的綠色環保潮流,將為視頻會議應用奠定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而為視頻會議提供更為廣闊的應用市場,而政策上傾斜,則讓國內視頻會議企業有了近水樓臺的便利,本土品牌逆襲之戰開始正式打響。當然,優勝劣汰的不可避免,與本土品牌崛起相伴而生的將是更為激烈的行業洗牌,國內市場或將加速步入巨頭割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