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月,谷歌發布了一款智能眼鏡,它具有和智能手機相似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導航、處理文字信息和收發郵件。這款產品一經發布,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似乎看到了智能設備的下一個出口,于是,國際巨頭紛紛投身這場穿戴設備的市場占領爭奪戰。繼谷歌眼鏡之后,三星于今年推出了一款名為“Galaxy Gear”的智能手表,微軟、蘋果也即將推出自己的穿戴產品。可穿戴設備成了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的下一個IT戰場,但這個戰場也只是剛剛吹響號角,參戰者的身份、數量和攜帶武器都尚不確定。
而2013年,戰火漸漸燒到了中國市場,IT企業們摩拳擦掌,試圖在這塊未被開墾的市場上插上自己的標桿。無論是咕咚手環、inwatch,還是備受期待的Baidu Eye,都試圖在中國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上預先占領市場,站穩腳跟。然而,一切仍在起步階段,企業們搶奪市場的熱情有余,卻戰績欠佳。
缺乏偶像的智能狂歡
如果說2012年是可穿戴設備在世界范圍內的萌芽,那么2013年就是中國市場的穿戴設備狂歡年。從2012年初到現在,穿戴設備接踵走進人們的視野。2013年6月,咕咚網與百度聯合推出了“咕咚手環”,主打“運動狀況提醒”、“睡眠監測”、“智能無聲喚醒”等功能;同月,盛大旗下果殼電子推出了GEAK魔戒和GEAK智能手表兩款穿戴設備,引起了較大反響;9月,宇龍酷派發布了一款智能腕表;除此之外,聯想、中興通訊等國內廠商均在悄悄進行可穿戴設備的技術研發,中興通訊更是在前不久公布的財報中提出,“可穿戴計算設備是未來移動終端的發展方向之一”; 而百度的首個穿戴式設備Baidu Eye也正在進行內部研發。
據美國信息咨詢公司HIS預測,到2016年可穿戴設備將達到3900萬件至1.7億件出貨量。瑞士信貸預測,未來兩到三年可穿戴設備技術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的30億美元-50億美元增長至300億美元-500億美元。而根據2013年9月24日艾媒咨詢發布的《2012-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到23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將達到114.9億元。
IT企業的行動和各類數據都昭示著可穿戴設備在中國如火如荼的發展現狀,可穿戴設備在未來無疑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這是被業界和學界所公認的事實。然而,現階段,我們也應看到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魚龍混雜的事實,可穿戴設備仍處在企業們各自狂歡的階段,穿戴設備的市場狂歡盛宴中還缺乏一個耀眼的領舞者。雖然可穿戴設備無疑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缺乏市場偶像的現實為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市場走向遮上了一層迷霧。有分析文章指出,當前正嶄露頭角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就與iPhone出現之前的智能手機市場類似,蘋果憑借iPhone手機改變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格局,而當前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是否能夠出現類似iPhone這樣的市場偶像來引領整個市場的發展走向?
缺乏市場偶像對企業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一方面,雖然谷歌眼鏡被大多數人看好,具備沖擊偶像的實力,但其畢竟還未上市,市場反響仍處在未知階段。一些中小企業受到谷歌眼鏡的啟發,試圖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進行探索,但這些企業既不具有研發的實力也不具備創新的資本,市場偶像的缺乏讓他們暫時還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因此在發展中顯得有些茫然無措,無所適從,技術和資本的制約使得他們只能對現有設備的概念進行機械復制,這就直接導致了產品的不倫不類和缺乏亮點;另一方面,市場偶像的缺乏又為具備實力的企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機遇和可能,市場缺乏偶像,企業們才有成為偶像的可能,一旦市場份額被領導者占據大多數,企業想要再從圍困中殺出一條血路就顯得更為艱難,因此,這是企業們想要在穿戴設備市場圈地的最好時刻,這也是各大IT企業都紛紛向可穿戴領域伸出觸手的重要原因。
成為偶像的三大阻礙
要在當前各類企業都對可穿戴設備躍躍欲試的現狀下成為偶像,并非易事,橫亙在企業們面前有三道門檻:產品、用戶以及推廣。這三方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夠在可穿戴設備的領域走多遠,而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在這三個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缺陷和不足。
首先,從產品角度而言,當前市場上已經推出的可穿戴設備并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易觀國際分析師胡婷婷將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分為三類:智能腕帶、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其中智能腕帶類的市場階段最靠后,因為從企業數量、產品數量和用戶數量來說,智能腕帶類都是最高的,而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的市場階段則相對靠前”。同類產品之間的功能并沒有多大區別。
穿戴設備的電池技術也是為大多數人所詬病的致命缺陷。以谷歌眼鏡為例,谷歌方面宣稱谷歌眼鏡在正常使用下能夠支持一整天,但視頻攝錄和視頻聊天等功能會導致電池續航時間大幅縮短,這也就意味著,在較少使用的前提下,谷歌眼鏡的電池也只能使用一整天。而三星Gear手表的理論待機時間也只有25小時,且在使用過程中,待機時間會大打折扣。目前的電池技術仍是制約穿戴設備向前發展的巨大瓶頸,可穿戴設備要想走得更遠,在電池技術上下苦功夫是十分必要的。除電池之外,智能手表類還存在著屏幕分辨率較低、像素較低、系統兼容、網絡連接不暢等技術短板,這些都將使穿戴設備的發展受到掣肘。
其次,用戶體驗也是企業們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盡管企業們對可穿戴設備的研發熱情如火,但最終為產品買單的還是消費者們,產品的好壞最終還是用戶說了算,而現有的穿戴設備在用戶體驗上仍亟待加強。一方面,穿戴設備并沒有讓用戶產生非買不可的想法。當前的穿戴設備所具有的功能,在智能手機上大多都可以擁有。以智能手表為例,當前市場上的智能手表主要具備打電話、發短信、拍照、聯網等一系列功能,從生產者的角度而言,它相較于智能手機更為方便攜帶,而從用戶的角度而言,智能手表所具有的功能手機完全可以實現,沒有必要花大筆錢去買一個縮小版的智能手機,創新點的缺乏使得穿戴設備在用戶這里失去了共鳴; 另一方面,現有的穿戴設備在外觀設計上仍然較為“另類”,無論是谷歌眼鏡還是智能手表,在這樣的設備尚未流行之前,將這些設備穿戴在身上都會顯得較為“另類”,而大多數用戶對這樣的“另類”是持觀望態度的;除此之外,用戶長期使用手機形成的行為習慣也不是穿戴設備在短時期內能夠改變的,可穿戴設備又大多是貼身裝置,這些裝置是否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也是用戶對穿戴設備持觀望態度的重要因素。
最后,產品的推廣和定位也是當前穿戴設備進入市場面臨的挑戰。目前國內穿戴設備的推廣主要集中在網絡渠道,通過口碑和網絡營銷來進行宣傳和推廣;這樣的推廣方式雖然在短期內對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助益良多,但也制約了產品向更廣闊的市場邁進。要成為市場偶像僅僅通過網絡渠道銷售遠遠不夠,還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來進行銷售和推廣。另一方面,現有的一些可穿戴設備在產品定位上仍不夠明晰,未根據產品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定位,而是競相模仿和復制,使得產品特色被埋沒。
市場偶像的養成攻略
優質的偶像必須具備迷人的外表、深刻的內涵以及良好的觀眾緣,對于可穿戴設備亦是如此。要想引領中國市場,就必須有過硬的本領。
首先,要成為市場偶像,必須要有一款驚世駭俗的產品。不僅要擁有令人驚喜的功能,在質量上也要盡善盡美,同時,產品的軟件以及后端服務也必須及時跟進,讓產品從硬件到軟件都無可挑剔。咕咚網總裁申波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產品要想成功在市場推廣需具備兩點要素:第一是產品本身要做得好,第二是產品的服務要跟上。可穿戴設備的競爭不僅是在硬件領域的博弈,內容和軟件也是競爭的核心要素。胡婷婷認為,未來的穿戴設備市場,內容仍是核心,只是現階段還以設備廠商為主導,產品在形態和功能上也還在探索之中,所以,暫時還未有第三方的應用內容提供商進入市場,只能由設備廠商為主。但到市場進一步成熟后,市場分工會開始出現,設備廠商更專注于硬件的研發,而內容和應用提供則逐步向專門的第三方轉移。
以咕咚網為例,其產品不僅體現在穿戴設備本身,同時將用戶運動數據同步上傳到云端進行分析和整合,并借助社會化媒體讓用戶共同參與PK,它賣的不僅是設備本身,還包括后端的應用以及服務,讓用戶覺得實用的同時又能有游戲的快感。所以,在未來,穿戴設備想要更好的發展,不僅需要完善硬件,軟件和后端服務同樣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其次,再優質的產品也需要找準市場定位,明確營銷模式。申波認為,穿戴式設備有很多垂直市場,有運動健康類的、有醫療的、有母嬰的……未來會出現很多細分市場。以咕咚網為例,目前咕咚網旗下有包括咕咚笑、咕咚糖果、智能心率帶、咕咚手環在內的多款智能穿戴設備,都主打運動健康功能,“我們把產品定位為日常生活健康,將運動時間碎片化,讓用戶任何時候都可以運動和記錄,并進行分享。”申波介紹道。而咕咚網的營銷模式也以網絡營銷為主,其大多數產品都通過網絡渠道進行銷售,通過粉絲之間的口碑傳播來擴大品牌影響力。在目前的可穿戴市場上,咕咚網的定位和營銷模式都較為成功,“我們的好幾款產品目前都處在斷貨階段”。當然,想要領導可穿戴市場,網絡營銷遠遠不夠,可穿戴設備的營銷模式仍需要不斷地探索。
最后,培養消費者的穿戴習慣尤為重要。要讓消費者接受新興的事物本就是難上加難的事,對于生產商而言,在消費者的穿戴習慣尚未形成之前,應當盡可能地弱化穿戴設備的存在形式,使其符合用戶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一方面,可以化有形為無形,將芯片嵌入到一些日常穿戴衣物中,讓用戶不用刻意關注它的存在;另一方面,在保證功用的前提下,可以試圖將穿戴設備設計得更為時尚,如果穿戴設備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飾品無異,那么想必消費者也會很愿意接受這樣高科技的時尚穿戴飾品。申波在采訪中也提到,穿戴設備的設計不能干擾到用戶的生活,不能擾亂用戶的行為習慣,而要和用戶現在的行為習慣是匹配和一致的。“比如說我們正在和運動鞋廠家合作的,把芯片嵌入到運動鞋里面,這樣就對用戶沒什么影響,但卻能夠記錄數據,從用戶體驗和接受度上來看,用戶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誰能成為下一個偶像?
未來,可穿戴設備的中國之路必定廣闊。那么,中國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會不會出現一個類似蘋果這樣引領市場走向的巨星級偶像呢?誰又有可能成為中國可穿戴市場的偶像?
申波認為,目前穿戴設備的市場還剛剛興起,無論是誰想要成為領軍人物,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一方面智能穿戴設備的用戶需要積累的過程,另一方面對于開發者來說,也需要一個不斷完善、不斷開發出更好產品的過程。“穿戴式設備屬于軟硬件結合的典范,很難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有可能會出現領軍企業”。
如申波所言,當前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正在朝不同的方向發散,有運動健康、醫療、手表、眼鏡這些不同的細分市場,而要出現一位涵蓋所有細分市場的偶像短期之內似乎并不現實。但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做強做大,穩住市場,仍是有機會可嘗試的。
縱觀當前中國的穿戴設備市場,咕咚在運動健康領域已占據一席之地,即將面市的咕咚手環也已引發不少關注;智能手表領域的戰況也已初現端倪,inwatch和GEAK手表已在小范圍內引起了反響,在國際巨頭三星GEAR手表的攻擊下,是否能夠守住陣地仍是未知之數;而百度正在研發的Baidu Eye是否能夠不負眾望帶給市場驚喜?百度的軟硬實力能否助其擊敗即將面世的谷歌眼鏡,成為智能眼鏡領域的新一級偶像?這一切都讓人們充滿無限遐想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