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ED顯示屏上市企業紛紛發布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業績預告,“業績同向上升”幾乎成為了標配。從業企業業績的翻倍增長充分展現出實現LED顯示屏行業所蘊藏的巨大潛力。
以洲明科技、利亞德、聯建光電三家主流企業為例,其中,洲明科技預估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上升125%—147%,盈利高達9,400萬元-10,300萬元;利亞德預估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90%—110% ,盈利達17,212.40萬元—19,024.24萬元;聯建光電預估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03.39% ~116.51%,盈利15,500 萬元~16,500 萬元。另外,勤上光電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4.4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倍,營收達到了4917.78萬元,其中,公司控股的北京彩易達上半年完成營業收入4312.21萬元。
分析上述企業給出的業績變動原因,行業利好無疑是核心所在。如,洲明科技就明確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海外市場業務與小間距顯示產品保持著快速穩定的增長勢頭,公司與控股子公司雷迪奧在國際中高端顯示租賃市場的業務拓展卓有成效,推動訂單與收入雙增長;利亞德也明確表示,銷售規模擴大及訂單增加是本期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中不難看出,LED顯示屏市場火爆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行業的利好并不與從業企業的輝煌劃上絕對的等號。因為,與廣闊的市場前景相伴而生的往往是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LED顯示屏行業也不例外。對于從業企業來說,迅速擴張的市場規模雖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要把握住機遇并非易事。以艾比森為例,2015年前三季度LED顯示屏企業業績預告的一片飄紅中,其無疑是個另類——報告期內,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22% - 27%。之所以會如此,艾比森表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報告期內,公司增加了國內及海外市場的開拓費用以及小間距等新產品的研發投入。
有付出才有回報。在巨大的市場增長潛力的推動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涌入LED顯示屏市場,在傳統的LED顯示屏企業之外,更有傳統的DLP企業(如,威創、GQY、彩訊等均推出了LED顯示屏產品)和液晶顯示企業(如,三星、飛利浦),市場門檻在不斷提高,而相關企業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不斷進行自身實力的提升,而這會是一個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持續投入的過程,如果企業的承受能力不強,很可能會在目標達成前就已經不得不離場。
基于此,在未來的LED顯示屏市場,“大”企業將成為了剛性需求,而這必將進一步激化行業的洗牌潮。事實上,以小間距LED顯示崛起為契機,LED顯示屏行業的并購潮流已經興起,比如,勤上光電收購彩易達,洲明科技收購藍普科技,聯建光電控股易事達等,不過,隨著整個LED顯示屏行業的競爭升級,這股潮流會進一步升溫,“做大做強”或者黯然退場,并不會給從業企業預留折中的退路。這也正是從業企業不遺余力投入的原始驅動力——為即將到來的行業大變革積累足夠的競爭資本。
對于從業企業來說,傾情投入雖然不可避免,但是,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創新投入、渠道布局的同時,更要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即找準發展方向,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在2015年的LED顯示屏市場,這種“圈地”的苗頭已經出現(比如,聯建光電定位為“數字戶外傳媒集團”,鎖定戶外傳媒市場;雷曼光電則瞄準體育傳媒領域)。隨著LED顯示屏行業整合提速,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成為“應用為王”時代躍進的強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