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通訊企業如何把握“智能社會”的產業機遇呢?國內領先的多媒體通信企業,華平給出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近日,華平宣布與震界(上海)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震界投資”)以現金出資方式投資設立忘憂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華平以自有資金出資800萬元,占資本總額的80%,震界投資出資200萬元。
據華平介紹,忘憂網絡的主要商業方向是“智慧醫療”:醫生可以利用該網絡平臺和技術,實現在線解決一些患者的簡單醫療問題,也可以展開遠程多方專家會診;甚至,醫生可以利用下班后的私人時間“開辦私人網上診所”。華平表示,利用對醫療碎片時間的聚合效應,現代多媒體通信技術有望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社會問題。
華平傳統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專用的視頻會議、視頻監控、調度指揮系統等領域,將專業的多媒體通訊技術與通用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結合,構建能夠覆蓋社會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和平臺,華平邁出了業務拓展的關鍵一步。
華平與震界投資的合作,本質是華平技術和資金優勢,與震界投資的團隊和技術、創新思維優勢的“強強聯合”。分析認為,注冊資本金1000萬元,還不足以支持華平整個“智慧醫療”業務的展開,如業務拓展順利,未來華平必然需要更大幅度的投資。據華平財報顯示,其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達到5009.28萬元,短期內完全滿足在新業務領域的持續拓展投資需求。
近年來,物聯網、智能社會、智慧社會、智慧家庭概念不斷涌現,智慧醫療只是其中之一。專業視聽領域的眾多企業,也開始關注這一社會需求的變化,并將其作為未來核心業務的增長點。其中,醫療行業具有社會需求大、缺乏全國統一的信息化標準和網絡、資源高度分散,且地域性不平衡明顯、不同市場主體之間競爭關系明顯,產業化發展特征突出的特點。以醫院為核心的醫療行業被認為是具有率先實現“智慧化”服務的社會領域之一。
但是,華平敢于吃螃蟹,對智慧醫療系統的投資,也得到了一些質疑聲。例如,行業內網上求醫問藥的平臺已有十余家,后來者華平如何超越前輩;華平在社會化平臺運營上缺乏經驗,能否與震界投資團隊有效融合、溝通和順暢合作;市場對智慧醫療產品是否會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受眾的“安全心理”如何滿足,以及涉及醫療責任時的權責規置問題是否會影響醫生的積極性,醫院方面對醫生網上坐診如何管理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和實踐。
將醫療資源進行社會化、市場化、碎片聚合性的重新配置,華平的意愿非常美好。但是,建立面向公眾的智慧醫療服務系統,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華平當然具有有效的、足夠的技術基礎),更是一個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的問題。——這將是對華平巨大的考驗,因為華平還未曾涉及過類似的、完全公眾化服務平臺的業務范疇。
華平預期,忘憂網絡2014年下半年將正式上線,并在2016年實現盈利,2017年實現主營收入2個億,利潤5000萬的目標——按2014年華平主業利潤計算,這幾乎相當于三年內再造半個華平。
但是,忘憂網絡不是華平在醫療領域的唯一投資。華平還與合作伙伴震界投資聯合投資,設立了華平祥晟(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華平現金出資注冊資本金800萬,占80%股份。華平祥晟目前的主要業務方向是“數字手術室”。華平希望利用現代多媒體通信技術,實現對醫療影像資源的更高效利用,進而提高手術效率。遠景看,華平祥晟將是華平系中專業運營數字醫院和醫療信息化業務的平臺。華平預計該項目2015年將獲得1.5億銷售額,5000萬凈利潤的經營業績。
對于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投資,華平股份表示,數字化手術室、遠程醫療教學與會診、基層醫療信息化、綜合醫療云等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和服務平臺都是未來可以預期的投資方向。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傳統的多媒體通信信息化領域,例如交通、能源、會議系統、安全系統等市場的競爭程度和飽和程度的提升,“腰包鼓起來”的視訊多媒體行業企業正在全力尋找新的增長點:這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技術進步的必然,也是資本追逐利潤的客觀規律。未來數年內,“新投資”點將成為多媒體視訊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華平不會是這一領域的個案。